】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這一年,我們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
http://www.CRNTT.com   2021-12-23 14:17:24


天問一號著陸火星 新華社(國家航天局供圖)
 
  天問一號登陸火星

  探尋火星起源與演化的線索

  穿越漫漫星河,跋涉297天,2021年5月15日7時18分,短短9分鐘內將兩萬多公里時速降為零,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圓滿成功。

  5月22日10時40分,“祝融號”火星車安全駛離著陸平台,到達火星表面,開始巡視探測。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個讓火星車成功著陸的國家。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介紹,天問一號任務是中國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圓滿完成了“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巡視”的既定任務目標,將極大推動中國空間科學,特別是行星科學研究的發展。目前,天問一號在軌運行狀態良好,配置的13台科學載荷已全部開機開展科學探測活動,為科學家提供豐富的高質量科學探測數據。具體來說,可以獲得包括火星地形地貌、表面物質成分、地下結構、磁場、氣象和空間環境等在內的多元素、第一手火星科學數據。“祝融號”正繼續向烏托邦平原南部疑似古海洋與陸地交界的地帶行駛,探尋揭開火星起源與演化之謎的線索。

  值得一提的是,天問一號在奔火途中還獲取了地月合影、“深空自拍”飛行圖像,並傳回首幅火星圖像。抵達火星表面後,6月11日,天問一號首批科學影像圖發布,標誌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拉索”發現迄今最高能量光子

  突破人類對銀河系粒子加速傳統認識

  大科學工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LHAASO),位於四川稻城平均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裝置,歷時4年,於10月24日建成並正式進入科學運行階段。

  邊建設邊運行的“拉索”,在銀河系內發現了能量高達1.4拍電子伏特的光子。這是人類迄今觀測到的最高能量光子,突破了人類對銀河系粒子加速的傳統認知,開啟了超高能伽馬天文學的新時代。5月17日,相關成果論文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

  FAST新發現201顆脈衝星

  “中國天眼”成最強大脈衝星搜索利器

  脈衝星是大質量恒星死亡後的“遺骸”,能夠發射出高度周期性的脈衝,周期在1.4毫秒到23秒之間,被稱為“毫秒脈衝星”的短周期脈衝星,可以與地球上最好的原子鐘相媲美。因而,脈衝星是國際大型射電望遠鏡觀測的主要科學目標之一。

  截至2021年4月,中國科學家利用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開展的巡天觀測,新發現了201顆脈衝星,其中包括一批最暗弱的脈衝星、挑戰當代銀河系電子分布模型的大色散量脈衝星、40顆毫秒脈衝星、16顆脈衝雙星、一批模式變化和消零脈衝星以及射電暫現源等。相關研究成果於5月20日作為封面文章發表於《天文和天體物理學研究》。

  FAST被譽為“中國天眼”,配備19波束L波段接收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脈衝星搜尋利器。

  “後續對這些脈衝星的測時觀測可以用來探測來自遙遠星系的低頻引力波,還可用於建立脈衝星時間和空間基準,其中一些脈衝星將會成為檢驗引力理論的絕佳利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韓金林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