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減輕種牙費用負擔,不止“進醫保”一條路
http://www.CRNTT.com   2021-12-22 15:37:11


  中評社北京12月22日電/據近日《工人日報》報道,今年8月,浙江省寧波市醫保局發文,計劃用醫保歷年賬戶支付種植牙項目;近日,四川、寧夏陸續開展口腔醫用耗材歷史採購數據填報。新聞引發人們猜測:種牙是不是有望進醫保了?

  根據現行醫保政策,治療性質的牙科項目,如拔牙、補牙、根管治療以及牙周病、牙齦炎等費用,納入醫保報銷。而種植牙、牙齒矯正、牙齒美白等被歸為醫療美容修復項目,不在醫保的支付範圍。

  在近年的全國兩會和地方兩會上,將種植牙費用納入醫保的呼籲不斷。今年9月,國家醫保局就有關建議答覆:目前各地對眼鏡、義齒、義眼等器具均不納入基本醫保支付範圍。

  根據《2020年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0年全國醫保基金收入2.48萬億元,總支出2.1萬億元,累計結存3.15萬億元,基金總體運行平穩,結餘較為充裕。但另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疾病譜的變化,醫療費用支出不斷增長,醫保基金長期平衡存在一定壓力,醫保基金收入增速低於支出增速將成為新常態。在這一背景下,將動輒萬元的種植牙項目納入醫保,並不現實。考慮到種植牙並不似心臟支架、抗癌藥是救命救急所需,也不是缺牙修復的唯一手段,將其納入醫保,有違醫保“保基本”的功能定位。

  多地醫保部門在種植牙方面的舉動,其實意在探索通過集采引導種牙價格回歸合理空間。此前,心臟支架、人工關節等可醫保支付的高值醫用耗材,通過集中帶量採購實現大幅降價。作為醫療服務的購買方,醫保對於基金支付範疇的醫療行為有一定的激勵和約束作用。在“義齒不納入基本醫保支付範圍”這一前提下,如何通過集采實現種植牙項目降價,並落地,有待地方改革方案進一步加以明確。

  牙好胃口就好。牙齒狀況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既然將種植牙納入醫保支付之路行不通,我們不妨來分析種牙為何這麼貴,有無其他降價的辦法和可能。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