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TVB拍的扶貧紀錄片為什麼能火?
http://www.CRNTT.com   2021-12-15 12:20:14


  中評社北京12月15日電/據中國青年報報道,首部以香港人視角製作的扶貧題材紀錄片《無窮之路》於不久前收官,收獲了許多好評。團隊用三個月時間穿越6個省份的崇山峻嶺、荒漠戈壁,深入貧困山區居民的生活,感受這些昔日國內最貧窮的地方翻天覆地的變化,見證了脫貧攻堅戰役所取得的一個個矚目的成就。

  《無窮之路》備受好評,首先在於它真實地記錄了扶貧的前後對比,幫助觀眾從“知道”跨越到“共鳴”。紀錄片雖涉及易地搬遷、交通扶貧、教育扶貧、互聯網扶貧等不同的主題,共享了一個敘事邏輯:由苦到甜——先讓觀眾直觀看到貧困,喚起觀眾對貧困的感知能力,再讓觀眾看到扶貧之後的不同。今昔對比,扶貧的偉大就呼之欲出。

  比如《無窮之路》關注涼山彝族自治州四川橫斷山脈上的懸崖村。懸崖村坐落在海拔1500多米的懸崖之上,下山之路是一條最險處近乎90度垂直的懸崖藤梯。紀錄片通過歷史資料,為觀眾呈現了此前懸崖村的孩子背著書包攀爬藤梯(後藤梯換成了鋼梯)上學之路的艱辛,片中主持人陳貝兒體驗了這個過程,耗費6個小時,一路上結合俯拍、航拍等多種手法,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懸崖的驚險。

  在呈現過去有多苦後,紀錄片見證了現在有多甜。2020年,當地政府作了一個重大決定,在涼山周邊縣城、平原交通便利位置,歷時三四年,建設安置社區,幫助35萬村民進行搬遷。懸崖村搬遷後,孩子們終於不必再攀爬梯子上下學了,老人們終於可以就近看病,村民說“我連做夢都沒有夢到過這種的,因為我從來沒住過這樣的房子”……扶貧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一目了然。這樣的翻天覆地,又何止在懸崖村。蒼茫大地上,無數煥然一新照亮了人們的日子。

  《無窮之路》真實記錄了一個個今非昔比、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扶貧案例。例如,雲南怒江峽穀危險的溜索變成暢通的公路和大橋,原本生活方式還停留在粗礪蠻荒狀態的孩子一步跨越到“文明社會”,漫天風沙不適合人生存的西海固變成希望的綠洲……如紀錄片製作方所說:“脫貧這個過程本身就是真實的,而目前一億人脫貧的成果亦是有目共睹,不需要有什麼‘硬宣傳’,拍出來的都是客觀的事實。”該片並不先入為主地宣傳扶貧,而是平實記錄從貧困到脫貧的變化,真實自有萬鈞之力。

  《無窮之路》的敘述方式也是引人入勝的,鏡頭始終聚焦在一個個普通人身上,平民化且接地氣。它從人的角度出發,關注人的生存狀況以及尊嚴,體現出一種深沉的人文關懷。紀錄片採訪了“溜索醫生”鄧前堆。多年來,當地共來過7個鄉村醫生,但因為溜索看病實在太危險了,大多上任不久就申請調職離開。鄧前堆堅持留下來了。當初師傅把鄧前堆送到鄉醫院進修,把他培訓成一名鄉村醫生,鄧前堆則承諾留在村子里,照看好村里的病人。這個承諾,一守就是37年。原來在我們沒看到的地方,一直有無數像鄧前堆這樣的普通人,默默堅守和付出;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知道扶貧一定會成功,因為當沒有道路的時候,他們就已化身為道路。紀錄片不是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去審視、去窺探,而是把視角放低,去平視、去傾聽,那些逆天改命的故事如今都在笑談中,也顯得前所未有的逼真生動。“無窮之路”,既代表了消滅貧困之路,也代表了為民服務是沒有窮盡之路,還意味著一條有著無限可能的美好生活之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