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王華:一國異(兩)制 孫公實踐鄧公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2-01-28 00:34:17


 
  “一國異制”實行後的第6天,即2月12日,清帝遜位,滿清政權走入歷史。

  4月1日,孫中山先生至南京臨時參議院正式宣布解職,發表告別演說:“本大總統於‘中華民國’正月初一日來南京就職,今日四月初一日至貴院宣布解職。三月以來,南北統一,戰事告終,造成完全無缺之‘中華民國’……本大總統受職之初,不料有如此之好結果,亦不料以極短之時間,而能建立如此之大事業……”

  孫中山先生所說的“造成完全無缺之‘中華民國’”,“一國異制”顯然是其重要的制度保障。若沒有“一國異制”,“中華民國”可能會失去三分之一以上的領土,“完全無缺之‘中華民國’”將很難得到保證,因此孫中山先生所開創的“一國異制”實質上就是“中華民國”的“開國之制”。若沒有這個“開國之制”,“中華民國”就開不出1142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國土,也不可能成為僅次於俄國的世界第二大領土國。

  同年9月20日,“中華民國”政府進一步發布《加進實贊共和之蒙古各札薩克王公封爵》,宣布:“凡蒙古王公,效忠民國,實贊共和者,各照原有爵位加晉一級”。於是有些蒙古貴族,在清朝時原本不是王,現在也能被“中華民國”政府晉封為郡王;已經是郡王的蒙古貴族,現在可以晉封為親王;已經是親王的蒙古貴族,現在可以晉封為汗王。汗王是蒙古王公爵位的最高等級,已經到頂了,雖然不能再行晉封,但是汗王老婆多,孩子也多,可以在其兒孫當中,另外再加封一個。於是不僅內蒙古王公願意效忠“中華民國”政府,甚至連已經宣布獨立的外蒙古王公也願意支持“中華民國”政府。

  辛亥革命爆發後,南方諸省紛紛宣布獨立,外蒙古也混水摸魚宣布“獨立”,祇是他們這個“獨立”與其他省區不一樣,不僅要脫離清政府,還要脫離中國,1911年12月28日外蒙古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博克多格根自稱“大蒙古國皇帝”。 

  然而此後,“中華民國”政府依托孫中山先生所開創的“一國異制”,開出優惠條件,極力爭取外蒙古王公支持。外蒙古第八世哲布尊丹巴被迫於1915年6月宣布取消外蒙古獨立,改為“自治”,並承認外蒙古為中國領土之一部分,第八世哲布尊丹巴還接受了“中華民國”政府册封的汗王爵位(呼圖克圖汗)。1919年,“中華民國”西北籌邊使徐樹錚率領近一萬名西北邊防軍進駐外蒙首府庫倫,恢復中國政府在外蒙古的駐軍。

  1920年,因為軍閥混戰,直皖戰爭爆發,北洋政府段祺瑞誤信身邊幕僚周善培之言,作出撤軍外蒙古的錯誤決定,導致白俄恩琴軍隊乘虛而入。後來蘇俄紅軍以尾隨追擊白俄恩琴為名,長期占據外蒙古,並廢除舊有社會制度,導致孫中山先生所開創的“一國異制”在外蒙古過早結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