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威海市文登區:文化點亮鄉村振興之光
http://www.CRNTT.com   2021-11-30 10:43:41


  中評社北京11月30日電/據新華社報道,沿著一排排繪滿動漫的房屋,各地牌照的小汽車停滿小道,威海市文登區大水泊鎮瓦屋莊村聚滿了人……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閉幕後,村裡畢克官美術館舉行了一場文登鄉村記憶漫畫展,170多幅漫畫作品將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生活場面呈現在人們面前。

  人潮湧動間,77歲的村民王炳勛不時地為看漫畫展的年輕人解說。他感慨如今的生活簡直大變樣兒。

  兩年前,瓦屋莊村還是山東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村集體收入微薄,201戶村民中101戶是貧困戶。王炳勛回憶說:“最窮的時候,炒菜用腌菜水。”

  沒資源、沒產業,鄉村振興怎麼辦?文登區獨辟蹊徑,找到文化振興切入口。以漫畫界頗具威望的漫畫家畢克官為“文化IP”,建設“漫畫村”。一度廢棄的舊糧倉,改造成畢克官美術館,於2020年5月向公衆開放。這是威海市首個鄉村美術館。《水墨·鄉土·守望》——賈平西水墨藝術展、中國(威海)國際漫畫藝術展、《瓦屋生字》——中國漫畫村第一屆當代水墨藝術展……今年以來,美術館接連舉辦了一系列高水平展覽,吸引各地漫畫愛好者前來觀看。

  畢克官美術館周圍,30多處閑置的老房子被陸續改造成為民宿、書院、藝術家工作室等。不僅文旅產業風生水起,村集體收入增長明顯,村民也掙到了租金和運營分紅。日子越過越好的王炳勛還給自己和家人買上了養老保險,一個月能領5000多元養老金。“以前兒子催促我們進城,如今孫子又喊著回村裡住。”王炳勛說。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指出,“黨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注重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根鑄魂”。在文登區,像“漫畫村”一樣,“設計村”“康養村”“勞模村”“擁軍村”等一大批符號鮮明、新風濃鬱的美麗鄉村成長起來。

  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文登區是革命老區,紅色印跡遍布城鄉。文登區葛家鎮東崔家口村,曾是革命部隊的駐扎地,當年部隊駐扎的老屋已被修複改造成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紀念館。59歲的村民崔新勝幾乎每天都要來看一看。他說:“紀念館為後代記錄歷史,很有教育意義。這裡也成了村民搞文化活動的新場所。”<nextpage>

  著眼紅色資源挖掘、保護、傳承,文登區對散布在鄉村的115處紅色印跡進行搶救性保護,改造建設包括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紀念館在內的十餘處紅色展館,設置百餘處紅色印跡舊址標識,這些紅色印跡成為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課堂,還有30多支紅色文藝輕騎兵活躍在鄉間。

  紅色文化如汩汩清泉滋潤著民風。和崔新勝一樣,村裡6位村民成為中共預備黨員,5人提交了入黨申請書。每當疫情防控、護林防火的關鍵時刻,他們都衝在前面。

  用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振興,不僅致力於文化“活起來”,也注重文化發展讓村民“富起來”,為群衆興業致富辦實事。

  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膠東花餑餑習俗,在當地傳承300多年。這一面點至今仍頗受歡迎,文登鼓勵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導農民參與其中。文登區侯家鎮崔家村黨支部書記崔喜良說:“鄉村婦女擅長蒸餑餑,我們因勢利導,采取龍頭企業帶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等方式,發展花餑餑產業,并做好政策扶持、技能培訓、市場把關、需求對接等。”目前,文登花餑餑已發展成一項富民產業,花餑餑生產業戶達200餘家,年產值超3億元,吸收大批農村婦女就地就業。

  讓文化點亮鄉村振興之光。文登區委書記張宏璞說,下一步,我們結合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堅持文化培根鑄魂,堅定文化自信,以文化凝聚振興力量、促進產業發展,為群衆辦實事,帶領群衆奔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