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鶴:必須實現高質量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1-11-25 08:35:39


 
  (四)高質量發展是創新驅動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黨中央把創新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創新驅動是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定義性特征,高質量發展就是創新作為第一動力的發展,只有創新驅動才能推動中國經濟從外延式擴張上升為內涵式發展。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由於世情國情發生深刻變化,科技創新對中國來說不僅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關鍵在於能否實現由要素投入驅動向技術創新驅動的跨越。二戰結束以來,開啟工業化進程甚至短暫跨過中高收入門檻的國家很多,但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為發達國家的只有韓國、新加坡、以色列等少數國家,這些國家無不在全球創新和產業鏈分工中占據關鍵位置。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勞動生產率、科技貢獻率、人力資本積累等,都與創新直接相關。《決議》強調,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強基礎研究,加快攻克重要領域“卡脖子”技術,掌握更多“撒手鐧”式技術。基礎研究能力是國家創新活力的源泉,必須大力加強。突破一個關鍵技術,往往能夠創造一個細分行業,進而盤活整個產業,最終對整個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積極帶動。要調整優化科技結構,真正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制,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支持中小企業成為創新重要發源地,加強創新領域國際合作。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完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和科技評價機制,落實好“軍令狀”、“揭榜掛帥”、科研經費“包幹制”等機制。改革科研經費管理,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經費支配權、資源調度權。探索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加快形成並實施有利於科技人才潛心研究和創新的評價體系。

  (五)高質量發展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高質量發展需要強化市場機制,形成良性競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高標準市場體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必須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管為基本導向,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為市場主體活動提供公正、穩定、可預期的法治環境。高質量發展要在高水平國際競爭中動態提升,推動規則、監管、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增強中國市場吸引力和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相輔相成,是培育吸引全球一流要素和高質量微觀主體的基礎性制度要求,必須通盤推動,構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六)高質量發展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要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推進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構建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實行最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實現高質量發展,要在碳達峰碳中和框架下,逐步和有序實現中國生產生活方式全面綠色低碳轉型,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按照“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範風險”的原則,先立後破,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係。要完善綠色低碳政策和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機制激勵約束作用。深入研究中國現階段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下,如何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深度參與全球環境與氣候治理,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

  三 加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和保障

  文章指出,高質量發展是今後一個發展階段的主題,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找准發展中面臨的矛盾,堅持問題導向,面向各個方面的主要制約,加快推動各方面工作轉入高質量發展軌道。

  一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目前,國民經濟和產業循環不暢是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要以科技創新作為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集中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要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為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迭代提供應用場景,推動供應鏈產業鏈優化升級。要依托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高質量的商品和資源要素,增強供應鏈黏性,穩定產業鏈布局,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更為暢通。要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牢牢守住安全底線。

  二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中國經濟運行面臨的主要矛盾在供給側,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在於提升供給體系的水平和質量,更好適應、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壯大實體經濟,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治理結構改革,提高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促進實體經濟與金融協調發展,實現“科技—產業—金融”的高水平循環。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要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的方針,打造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使之成為推動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樞紐。適應數字化趨勢,發展數字經濟,推動傳統產業技術改造,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過程中,要重視需求側管理,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始終把擴大內需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適度超前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有序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加強全國統籌,完善能耗控制機制,通過市場競爭推動淘汰落後產能。實施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打造高質量發展增長極。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類指導,著力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落實好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順應居民高品質住房需求,更好解決居民住房問題,促進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三要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個不斷調整、改革、完善的動態過程。進入新發展階段,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改革任務更為複雜艱巨,我們必須解放思想,以開拓精神和專業態度,推動改革開放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取得重大突破。重點推動土地、金融、科技、數據等要素價格由市場決定,理順煤、電等能源價格機制,鼓勵綠色能源發展,圍繞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暢通經濟循環、增強有效激勵來拓展改革的廣度、深度。中國對外開放方針不會變,今天不會變,將來也不會變。要推動中國對外開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加快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要把參與發達經濟體市場競爭和引進發達經濟體高技術高質量的直接投資,作為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方面。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實現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推動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高舉經濟全球化大旗,商談和積極加入高水平自貿協定,推動形成更加緊密穩定的全球經濟體系,與國內高質量發展形成正反饋效應。

  四要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我們黨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形成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這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我們必須堅持好、鞏固好、完善好、發展好。基本經濟制度和國家大政方針的穩定對微觀主體是剛需,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落實好《決議》要求,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支持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要構建親清政商關係,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要深刻理解社會心理特點,了解市場關心什麼、擔心什麼,加強預期引導,提高政策制定水平,做好政策評估和與市場溝通,堅持問題導向,多出台服務微觀主體的高質量政策。強化市場監管和反壟斷規制,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維護市場秩序,引導資本要素有序健康發展。適應新經濟發展趨勢,既加強對平台經濟的監管,又要鼓勵平台經濟創新,培育有一流國際競爭力的平台企業。要弘揚企業家精神,充分信任、依靠和尊重企業家,發揮企業家在推動企業創新、提高企業競爭力上的重要作用。

  百年黨史深刻啟示我們,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們取得勝利的根本保障。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一場關係經濟社會全局的深刻變革,必須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統一領導和戰略謀劃,完善黨領導經濟工作的體制機制。要在黨的領導下,準確判斷所處的歷史階段和面臨的主要矛盾,從長遠大勢出發制定正確的重大戰略,持之以恒加以推進,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們已經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要緊緊圍繞這一偉大歷史目標,把落實黨中央經濟決策部署作為政治任務,勇挑重擔,敢於擔當,結合實際創造性推動各項工作。黨員幹部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經受鍛煉,增強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提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能力,發揚專業主義精神,以理性思維解決遇到的各種難題。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加強調查研究,務實開展工作。高質量發展最終要靠高質量的人才,要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黨管人才,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