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韓建交30周年 公共外交新探索
http://www.CRNTT.com   2021-11-15 09:48:12


 

  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顔震分享了公共外交層次分析與中韓合作型公共外交的構建。顔震首先介紹了公共外交研究的三個層次:作為外交工具、作為國家戰略組成部分以及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要素,其次對於中韓合作型公共外交的構建應當利用好現有資源、推動機制化建設,提升戰略溝通、擴展二軌渠道,打造公共外交共同體、打造價值與理念的民心相通。

  仁川研究院金修漢的主題演講主要探討了中韓兩國政治出現問題時為什麼公共外交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以及地方政府的公共外交發揮的作用有限。金修漢對於薩德時期中韓公共外交沒有發揮應有建設成果表示遺憾,提出中韓之間的公共外交還需要議題的多元化、圍繞多元議題積極行動以及地方政府發揮更靈活的作用等面向未來的舉措。

  在中韓雙方四位專家發表結束後,成均中國研究所的張榮熙與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的鹹命植就上述主題發言做出了簡要點評以及發表了個人觀點。鹹命植指出上述四位專家關注的關鍵性問題有所不同,但是都指出了中韓關係目前存在的複雜關係。面對目前的中韓關係還是需要更加冷靜客觀的分析現實,儘管目前的現實狀況是比較令人遺憾。張榮熙點評吉林大學郭銳關於城市外交的發表內容給予了中韓未來公共外交一個很好的方向。引用了現實主義的有關相對利益與絕對利益的觀點,張榮熙指出中韓之間的合作是絕對利益的創收,但是從相對利益角度可能會存在信任缺失,因此中韓公共外交中相對收益較大一方應秉承儒家思想所強調的“禮儀”精神。城市外交是中韓外交擺脫相對利益困境,超越國家利益的框架,聚焦於民間與公民社會的利益的有效途徑。

  閉幕式上,李熙玉代表韓方發表了閉幕詞,指出中韓關係要從靜態關係轉變向動態關係,對於如何機制化管控好兩國的矛盾是要目前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疫情背景下,各國民族主義抬頭,中韓兩國應當要懷有包容的態度,超越民族主義情緒。同時,中韓兩國都已經在國際舞台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兩國的交往要超越傳統雙贏,追求多贏。新時期中韓兩國的公共外交要超越單純的傳播,而要追求雙向、面向未來的公共外交。寧賦魁代表中方發表了閉幕詞,稱讚了本次研討會上中韓專家坦誠、直面問題的態度。但是雙方在中韓民間關係下降的深層次原因問題上依舊存在著認知上的差異,也是雙方今後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雙方專家學者在本次研討會上針對中韓未來公共外交發展達成了多點共識,也提出了多點建議,這些建議值得雙方通過向政府反映等方式得以梳理與落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