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培育工業大國的工業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21-11-02 08:52:50


  中評社北京11月2日電/日前,在第二屆工業文化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多位專家就發展工業文化提出建議。我國農耕文明源遠流長,工業發展起步相對較晚,很多人可能對工業文化了解不深。聚焦工業文化建言獻策,有助於普及工業文化概念、正視工業文化發展短板、聚集各方力量、增強工業軟實力。

  工業文化在工業化進程中萌發、積澱和升華,是圍繞工業生產和消費所形成的文化形態,是工業進步最直接、最根本的思想源泉,是一個國家工業發展不可或缺的軟實力,對推動工業發展具有基礎性、長期性、關鍵性的影響。

  世界主要工業強國均擁有成熟的工業文化,德國的工匠精神、美國的創新文化、日本的敬業態度,均是各自國家工業精神的集中體現。我國歷來重視培育工業文化,2016年出台《關於推進工業文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傳承和培育中國特色工業精神、提高全民工業文化素養等一系列目標。

  新中國成立70餘年來,伴隨波瀾壯闊的工業發展歷程,我國工業文化在一窮二白中起步,孕育出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一系列先進工業文化典型,湧現了一大批彰顯工業文化力量的優秀企業,留下一大批承載工業文化的物質財富,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敢為人先、無私奉獻、愛國敬業的工業精神譜系,為工業發展提供巨大精神動力。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我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要建成世界製造強國,工業文化需要同步跟進。從目前看,我國工業文化發展與世界第一工業大國的地位不匹配,對外沒有打出應有的國際影響力,對內還不能深入人心。在我國的56項世界遺產中,沒有一項工業遺產。工業設計、品牌文化、工業體驗文化和工業傳播文化發展較滯後,文化創意產業與製造業融合程度較低,工業文化普及率、覆蓋面不夠。

  構建與工業大國地位相匹配的工業文化,應打造由工業博物館、工業主題公園、工業旅遊線路、工業文化影視作品等組成的多層次工業文化體驗網絡,建設面向國內外的工業文化傳播平台。當前應重點構建分級分類的工業遺產保護利用體系和分行業分區域的工業博物館體系,推出一批具有工業文化特色的旅遊示範基地和精品路線。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勝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