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合規使用數據,優化發展環境
http://www.CRNTT.com   2021-10-29 08:53:40


  中評社北京10月29日電/數據從未像今天這般緊密地嵌入生活,這是一個“萬物皆數”的時代。瀏覽資訊、外賣點餐、電商購物……小到一台個人電子設備,使用痕跡就會積累大量數據;而大到工業、交通、城市管理等領域,海量連接更是匯聚成龐大的數據資源。在數字中國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背景之下,數據已經成為國家基礎戰略性資源和重要生產要素。如何妥善生產、處理和使用數據,成為一道必答題。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未經許可連續定位用戶位置、大數據“殺熟”等現象屢禁不止,又將數據壟斷、洩露、濫用等長期存在的問題推向公眾視野。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如果不在個人信息保護、數據共享利用等方面加以規範,就難以持續擁抱互聯網帶來的便捷。

  面對海量數據,不應“失矩”。數據處理包括數據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複雜過程,任何環節的“失矩”都不是小事,可能產生隱私保護、無序流通等風險。規矩的建構,既離不開企業等主體的自律,在道德邊界、規則意識內合規處理數據,也需要法規法律的約束,通過具體而微的制度建設使之落到實處。隨著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規出台以及各行業內細則的明確,我國在宏觀和微觀層面形成日益完善的制度體系,精細治理跟上應用發展的大步向前。

  面對海量數據,不能“失衡”。大數據的價值,在於對高質量數據資源的挖掘和分析,因此,也對數據的共享開放和跨域流通提出了一定要求。如何在個人生活、商業利用和社會治理間尋求平衡,如何優化信息化發展環境、規範數字市場競爭秩序,如何兼顧發展和安全、效率和風險,考驗治理能力、綜合效能。畢竟,數據規模越大,所蘊含的潛力越大,相對應的責任也就越大,這也是全社會面臨的共同課題。

  數字時代,互聯網生活已經成為公共生活的一個龐大子集。不管是個人數據還是行業數據,都急需負責任的數據處理。推動個人信息保護、數據合規使用跟上數字化發展的浪潮,才能讓網絡空間的天光雲影映照出更多數字紅利。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管璇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