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蔡昉:實現共同富裕的三個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21-10-26 08:51:52


 
  隨著中國進入中高速增長階段,勞動力的流動速度放慢。在這個時候,更應關注社會性流動。如果沒有切實的手段,社會性流動容易變成零和博弈,相當於擠一輛公共汽車,你擠上來我就掉下去,這種現象會導致社會凝聚力的下降。中央提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核心就是加速社會流動。

  如果按收入將居民分為五組,從宏觀上看,要求每組的收入都不斷提高,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就談不上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從微觀上看,每個家庭的收入也要不斷增加,這是過去的一個重要特點,今後要避免出現零和博弈的現象,就意味著不能造成一些家庭的收入改善速度明顯慢於其他家庭的情況。從中觀上看,很多家庭可以從低收入群體或次低收入群體不斷跨入更高的收入組。收入組別的跨越是社會流動的內涵,也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關鍵。在此過程中,主要應該關注脫貧後的農村人口收入提高、進城農民工市民化、讓老年人過上中等收入生活等三個重要方面。

  三是社會福利全覆蓋均等化。

  長期以來,特別是2012年以來,制約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主要是供給側因素,是潛在增長能力。隨著人口增長變化,需求側的制約效應將越來越明顯。這意味著,中國需要在供需兩側同時發力,既要通過創新驅動保持增長動力,也要學會運用積累起的財富實現增長。根據國際經驗,人均GDP處於1萬美元到2.5萬美元之間的國家,平均來看政府的社會福利支出從占GDP比重26%一躍而提高到37%。從現在到2035年,中國正處在人均GDP從1萬美元提高到2.3萬美元的發展階段,應該遵循一般規律,建立起自身的福利體系。當然,我們也要遵循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並且要有中國特色,從具體國情出發。

  因此,在從今以後15年的這個發展階段,中國經濟發展既要關注供給側因素,保持潛在增長能力,也要關注需求側因素,特別是以促進共同富裕為統領,保障居民消費能力的不斷提升,以實現潛在增長率。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