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探尋徽州古建築的抗災“密碼”
http://www.CRNTT.com   2021-10-25 12:00:17


  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電/據光明日報報道,2009年,徽州府衙修複工程正式啓動,年過六旬的我受命擔任修複工程設計施工組副組長、總設計師。在長達3年半時間內,我們參照明正統十年至弘治十六年的建築規制,汲取古代工匠智慧,精心制定防災抗災設計方案,并在施工中不斷完善、排除隱患。

  對木構架房屋來說,防火大過天。我和設計團隊開展了多項研究,完善消防設計、配備防火設施,并結合建築、園林設計設置了水池,提出了木構件必須使用防火塗料等設計要求。

  承宣坊是徽州府衙建築群空間的第一道門,為四柱三門三樓檐樓式牌坊。與一般牌坊不同,承宣坊柱為石構,檐樓則是木構。室外木結構常年日曬雨淋,防腐、防風極為關鍵。我們通過精確計算,采用鋼栽銷、鋼板箍、錨栓、鋼板連接件等措施加強木石結構連接節點安全,還采用傳統榫卯結構加強木構的整體性,并用鐵挺鈎拉結檐樓抗風壓。

  2012年,徽州府衙正式對外開放,再現了明《徽州府志》所載“規模宏敞,面勢雄正,聿成偉觀”的舊貌。

  在我看來,無論何種建築都要規劃防災空間。徽州傳統建築防災抗災,不能只考慮單體建築,還應充分考慮建築與周邊環境的關系,對建築群抗震、防火、防洪等作出整體規劃。

  歷史上,古人對建築建造、保養維護等形成了豐富經驗和管理制度,我們要在總結繼承的基礎上發揚創新。希望一代代徽州古建人才賡續血脈,繼續探尋徽州傳統建築抗災減災密碼,并賦予其新的活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