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見證“北魏拓跋鮮卑”,大同文物巡展韓國
http://www.CRNTT.com   2021-10-23 10:46:10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中評社北京10月23日電/據澎湃新聞報道,由洛陽博物館、大同市博物館、呼倫貝爾博物院與韓國國立扶餘博物館、漢城百濟博物館共同合作的“北魏鮮卑拓跋部的歷史足跡”近日在韓國國立扶餘博物館對外殿出。作為今年僅有的兩個出國交流展覽項目之一,展覽主要選取呼倫貝爾嘎仙洞、大同司馬金龍墓、洛陽楊機墓等出土的石器、陶器、瓷器、青銅器等各類文物共計85件(組)。

  此次展覽是2021“中韓文化交流年”的重要文化活動之一,展覽主要通過呼倫貝爾嘎仙洞、大同司馬金龍墓、洛陽楊機墓等出土的石器、陶器、瓷器、青銅器等各類文物85件(組),以“鮮卑拓跋部的南遷”、“平城時代與洛陽時代”、“佛教的興盛與伽藍梵唄”三個部分,向韓國公眾講述了鮮卑拓跋部帶著森林民族勇猛剛健的特質,從嘎仙洞出發一路南下到達盛樂、平城,最終定都洛陽,通過不斷的自我革新與發展,譜寫了一曲曲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並留下了珍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格局奠定基礎。

  洛陽,位於“天下之中”,河山拱戴,形勝甲於天下,歷史上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此建都。洛陽,具有開放、包容的性格,輻輳與輻射是鮮明特質,在歷史上又被稱為民族遷徙、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熔爐。北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鮮卑拓跋部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權,它結束了中國北方混亂局面,吸收、融合了漢民族和邊疆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在制度、經濟、宗教、藝術等各方面都出現令人驚艶的新面貌。北魏洛陽時代,經歷了民族大融合之後,新的文化因子在漢文化中孕育,轉變為強盛隋唐帝國的基礎。

  展覽開幕之前,韓國國立扶餘博物館為此次展覽舉辦了“交融·魅力——北魏鮮卑拓跋部的歷史足跡”為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中國、韓國、日本、俄羅斯、蒙古等5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從歷史學、考古學、美術史等多種領域通過網絡的形式展開了討論。其中,洛陽博物館李思思與大同市博物館韓生存分別作了“北魏洛陽永寧寺‘背影’塑像及其相關問題”、“從嘎仙洞,盛樂,平城到洛陽——拓跋鮮卑遷徙和發展歷程”的學術報告。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洛陽博物館與韓國國立扶餘博物館兩館友好合作20餘年間,在展覽策劃、文物修復與監測、文博學術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當前疫情持續反覆的情況下,此次展覽的開幕以及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舉辦,更具特殊非凡意義,不僅進一步密切兩館之間的合作交流,更對中韓雙方加強文化交流,進一步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相互了解與友誼,產生積極推動作用。

  展覽持續至11月28日。2021年12月17日——2022年2月27日,將在韓國漢城百濟博物館進行巡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