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京城大運河》——讓交響樂與京劇融合
http://www.CRNTT.com   2021-10-20 12:38:37


  中評社北京10月20日電/據澎湃新聞報道,10月18日,備受京滬兩地戲迷關注的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亮相上海大劇院,一曲悠長的《百年通惠話滄桑》更是與黃浦江水珠璧交輝,京滬兩地血脈相連的京劇傳統得以再度交融。

  這台音樂會由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北京音協合唱團三大劇團200餘人攜手演繹,在藝術形式上大膽探索,運用交響樂、京劇藝術相結合的舞台形式,以國粹藝術展示京杭大運河北京段的歷史遺跡和人文風貌,帶領觀眾走近千年大運河的前世與今生。

  作為三度唱響國家大劇院的北京大戲,《京城大運河》實現了將京劇藝術與西方交響樂相融合的有益探索。不同於以往的大運河題材藝術創作,《京城大運河》聚焦於描繪“大運河北京段的歷史脈絡,開創了該題材舞台藝術創作之先河。正如北京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李飈所說,“《京城大運河》堪稱一次意義非凡的守正創新。”

  早在上世紀初葉,上海就被京劇藝術家視作北京以外最重要的舞台,這裡的觀眾懂戲、愛戲、痴戲,口味自然也是無比挑剔。創作打磨兩載的《京城大運河》,首度離開“主場”即登陸中國京劇聖地之一的上海,同樣面臨考驗。

  演出序幕拉開,一曲《一支塔影見通州》奏響,西方交響樂與中國傳統戲曲融匯貫通,既尊重歷史,又不失革新的演出形式,讓台下戲迷和藝術家都在心裡叫了一聲“好”。
  
  這部大戲亦恰如一部徐徐展開的歷史長卷,將大運河北京段的漫漫歲月以及北京城獨特的歷史文化娓娓道來。從曹雪芹創作《紅樓夢》到徽班進京、再到八裡橋抗擊侵略者,及至中國夢起、時代更新,北京京劇院18位表演藝術家輪番上陣,“七朵梅花”爭妍鬥艶,或激昂、或低婉、或雄渾、或旖旎,藝術與歷史交融、傳統與現代交織、理想與現實交匯。全場觀眾熱情高漲,掌聲不絕於耳。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