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十五省市精品文物匯聚成都
http://www.CRNTT.com   2021-10-19 09:32:10


 

  天回醫學竹簡是西漢早期重要的醫學文獻。2012年,成都市天回鎮老官山三號漢墓南北底室發現了大量醫簡,這是迄今為止一次性出土醫學竹簡最多的考古發現。研究者認為,這批醫簡與墓中同出的經穴漆人一起反映了扁鵲、倉公的“經脈醫學”體系。

  中醫理論運用到臨床實踐,就是醫生對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根據治療的對象或部位不同,中醫很早就出現了內、外、婦、兒、五官、骨傷等醫學分科,並逐漸形成各具特色的醫學流派。展覽中有不少醫藥器具,反映了中醫臨床診治的過程。

  脈枕是中醫大夫診脈時放在病人腕下起襯墊作用的器具。來自寧波博物院的青釉絞胎伏獸瓷脈枕,面呈橢圓形,中間嵌以絞胎,為褐色靈芝紋,下部以伏獸為座。此枕造型別致,釉面晶瑩滋潤,是唐代越窑瓷器中的珍品。

  在一套中醫手術器具前,許多參觀者細細端詳、拍照。這套器具出土於江蘇江陰夏顴墓,包括平刃式鐵刀、柳葉式鐵刀、骨棒針、鐵剪、銅鑷和瓷熏罐等10餘件。墓主人夏顴是明代早期著名儒醫,後人稱頌其“學博行善,施醫惠貧,以針濟人”。這套醫療器具反映了當時中醫外科手術和外治法發展水平。

  從古至今,中醫藥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明代吳有性著、日本荻元凱校正的《溫疫論》是中醫藥文化對外傳播的物證。《溫疫論》成書於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在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就傳播到日本並出現刊本。此次展出的《溫疫論》為日本明和己丑(1769年)皇都書肆尚書堂、尚德堂刻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