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戰略布局加快建立人才資源競爭優勢
http://www.CRNTT.com   2021-10-19 08:38:17


 
  對什麼是“戰略科學家”,總書記在講話中已經給出了明確內涵,就是那些具有深厚科學素養、長期奮戰在科研第一線,視野開闊,前瞻性判斷力、跨學科理解能力、大兵團作戰組織領導能力強的科學家,是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擔綱的領銜者。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靠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研製成功“兩彈一星”,就得益於一批戰略科學家作出的巨大貢獻。進入新時代,我們自立自強、創新開拓,在量子信息、鐵基超導、中微子、幹細胞、腦科學等前沿方向取得一系列重大原創成果,在載人航天與探月、北斗導航、載人深潛、高速鐵路、5G移動通信、超級計算等一大批戰略高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也都受益於一大批新成長起來的戰略科技人才。

  “十四五”時期乃至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就更需要有意識地發現和培養更多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高層次複合型人才,形成戰略科學家成長梯隊。

  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首先需要做好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了未來三個階段的人才工作目標,即到2025年,我國頂尖科學家集聚水平明顯提高,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擁有一大批戰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到2030年,我國對世界優秀人才的吸引力明顯增強,在主要科技領域有一批領跑者,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有一批開拓者;到2035年,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隊伍位居世界前列。只有在科技創新前沿,有這樣一大批戰略科學家迭出,我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當然,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要堅持實踐標準,貴在自主培養,重在政治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要鼓勵人才深懷愛國之心、砥礪報國之志,主動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責任。廣大科技人才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心懷“國之大者”,為國分憂、為國解難、為國盡責。這自然是新一代戰略科學家內涵的應有之義和使命擔當。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營造更加包容的環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要形成創新人才輩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可喜局面,需要國家平台、需要良好制度、需要社會氛圍。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對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作出了深遠的戰略布局和深刻的戰略謀劃。

  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平台作用。我們將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統籌戰略布局。集中國家優質資源重點支持建設一批國家實驗室和新型研發機構,發起國際大科學計劃,為人才提供國際一流的創新平台,加快形成戰略支點和雁陣格局。特別是發揮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的國家隊作用,圍繞國家重點領域、重點產業,組織產學研協同攻關,努力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

  深化改革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堅決破除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流動、激勵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障礙,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總書記著重強調,要根據需要和實際向用人主體充分授權,積極為人才鬆綁,完善人才管理制度,讓人才靜心做學問、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要用好用活各類人才,不要求全責備,不要論資排輩,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讓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人才使用機制,允許失敗、寬容失敗。

  營造濃厚崇尚人才社會氛圍。要在全社會繼續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社會氛圍。重要的是發揮好黨管人才的政治優勢,全黨要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鬥中來,讓廣闊的事業激勵人才,讓優秀的人才成就事業。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胡敏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