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無可取代
http://www.CRNTT.com   2021-10-17 00:01:25


 
  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許多外資企業採取對策將生產轉移到越南,此舉一度使越南受益匪淺。2019年越南的對美出口額同比猛增28%,同年的GDP增長高達7%,2015—2019年的年均增長率也達到了6.7%,都是因此受惠。但今年8月下旬世界銀行已將越南今年的增長率從6.8%下調為4.8%。直到今年春季,越南的抗疫形勢還很不錯。但由於越南的醫療衛生資源非常薄弱,而疫苗又遲遲無法獲得,此後開始肆虐的德爾塔變異毒株一舉摧垮了越南的疫情防線,於是不得不出台前所未有的工廠隔離措施,此舉立馬導致各外資企業的生產直線下降,於是中國自然又成了香餑餑。

  就在越南疫情失控之前,今年上半年印度疫情井噴式的暴發,也曾導致全球供應鏈頻頻告急,此舉也充分證明印度根本不具備替代中國製造業的能力。由於印度的人口幾乎與中國不相上下,人口年齡結構更年輕,擁有極為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因此印度曾普遍被眾多經濟學家視為可望取代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但一旦受到疫情衝擊,印度立刻陷入癱瘓狀態,這讓許多跨國公司和經濟專家大跌眼鏡。如今越南的疫情雖然尚未達到印度那樣的嚴重程度,但越南政府相繼出台的防控舉措,同樣使得跨國公司叫苦連天,只能選擇退出。

  短短不到半年時間中如此兩次大折騰,各跨國公司的CEO們無疑會汲取教訓,重新審視中國在全球製造業中的獨特地位和作用。中國經濟所擁有的巨大迴旋餘地和韌性,是任何其他國家都根本不具備的。例如去年全球暴發疫情後,口罩的出口額攀升至726億美元,增加了5倍,而中國的出口量更是猛增了9倍之多,占全球出口額比重也從2019年的39%急劇提升至74%。雖然生產口罩幾乎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但其他國家同樣無法提升其產能。

  近年來,隨著工業體系和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中國製造完成了從效率領先到生產、產品和技術領先的轉變,在全球競爭中形成了顯著的比較優勢。印度和越南這些國家的勞動力成本確實低於中國,但產業鏈的完整程度根本無法與中國相提並論,熟練技術工人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對採購商來說,成本當然必須考慮,但產品品質和交貨期是更重要的因素。從性價比來看,製造業領域的絕大多數產品中國根本沒有對手。而整個經濟體系的抗衝擊能力,其他國家與中國完全不在同一個檔次。去年疫情突如其來暴發之際,也曾對中國經濟形成了明顯的衝擊,中國經濟不得不按下“暫停鍵”。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妥善應對,加上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各地醫務工作者竭盡全力,疫情很快得以控制,生產隨即得以全面恢復,於是去年中國成為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增長的國家。所以結論是顯而易見的:在目前和可見的未來,沒有一個國家可望替代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獨特地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