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斯特拉文斯基歌劇《浪子的歷程》中國首演
http://www.CRNTT.com   2021-10-13 11:16:50


  中評社北京10月13日電/據新民晚報報道,為紀念斯特拉文斯基逝世50周年,10日晚,由青年導演鄒爽執導,上海交響樂團、北京國際音樂節聯合制作的歌劇《浪子的歷程》半舞台版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上演,這也是該劇誕生70年來首度被搬上中國舞台。

  歌劇由指揮張潔敏執棒,聯袂夏侯金旭、周正中、李晶晶、韓音培、張文巍、陳霖、劉穎、陳炯然等8位中國年輕一代實力歌唱家及上海音樂學院合唱團共同獻演。

  創作出《火鳥》《春之祭》等名作品的斯特拉文斯基是20世紀聲名顯赫的作曲家,在音樂史上擁有光彩奪目的一頁。盡管作曲家本人曾表示不喜歡歌劇,可1945年,當他站在英國畫家賀加斯的畫作前,靈感瞬間被點燃。於是,有了此後盛演半個多世紀的《浪子的歷程》,這部歌劇也被認為是他新古典主義創作時期的巔峰之作。

  賀加斯的同名畫作《浪子的歷程》共有8幅,故事按序分別為“繼承人”“聚會”“狂歡”“逮捕”“婚禮”“賭坊”“監獄”及“瘋人院”。1951年,三幕英語歌劇《浪子的歷程》在威尼斯鳳凰劇院首演,斯特拉文斯基親自擔任指揮,可見對這部作品的偏愛。整部歌劇的尾聲,尼克和安妮唱出的那句“游手好閑,造惡之源”流傳至今,成為警醒世人的至理名言。《浪子的歷程》傾注了斯特拉文斯基所有的心血。他在傳統的歌劇架構之上進行改造,賦予歌劇新的面貌和功能。比如用調性取代旋律來表現某一事件或人物。斯特拉文斯基這樣闡述他的新古典精神:“真正的傳統并不是過去的證明,而是現在有生氣的力量。”

  作品雖然誕生於70年前,但今天看來,新古典精神依舊是一種創新。導演鄒爽說:“斯特拉文斯基在這部作品中大膽嘗試從結構上重組,將各時期的音樂風格碎片式打亂、解構、重組。為當代英文歌劇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nextpage>

  不滿足於“照搬”,鄒爽也在劇中加入了當代理念。青年畫家位航的三幅油畫成了鄒爽的靈感源泉:“三幅畫的層次、顔色和構圖都給予我很大的視覺想象空間,我可以從中找到人物軌跡和時間動機,看到情緒及人物的心理張力。”於是,舞台上的構圖、色彩、多媒體動畫效果,以及現場燈光,都在油畫的指引下鋪陳開來。音樂則流動在時間裡。

  半舞台版《浪子的歷程》呈現的是一個抽象表達,現實與虛幻抽離,充滿反諷的哲學隱喻,通過三個視覺上的場景傳遞給觀衆,讓人們如同在沙堆裡面尋找寶物一樣去細細品味其中奧妙。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