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豐收時節,獻禮祖國
http://www.CRNTT.com   2021-10-08 07:54:24


  中評社北京10月8日電/喜迎豐收,歡唱國慶,金秋時節,各地慶祝豐收節和國慶節的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2021年又是一個豐收年。目前我國夏糧生產已喜獲豐收,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1年我國夏糧產量為14582萬噸,比2020年增長296.7萬噸,增長2.1%。秋糧生產形勢總體向好,增產趨勢明顯。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顯示,全國秋糧種植面積超過12.9億畝,大部地區秋糧作物生育進程正常,土壤墒情適宜,病蟲防控到位,作物長勢良好,秋糧豐收的基本面較好。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只有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從而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回顧過往,我國糧食安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也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2020年我國糧食產量達到近6.7億噸的水平,平均畝產達到382公斤,糧食生產實現了“十七連豐”,糧食總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人均糧食產量達到了475公斤左右,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世界糧食安全標準線。經過多年發展,我國不僅解決了長期困擾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而且實現了由“吃不飽”向“吃得飽”進而追求“吃得好”的歷史性轉變。免於饑餓是人類最基本的人權,糧食安全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是國家自立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前提。聯合國致力於實現全球糧食安全,並將消除饑餓和實現糧食安全作為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內容。中國用全球9%的耕地養活了占全球近20%的人口,並積極參與全球消除饑餓行動和糧食貿易,不僅成功解決了14億多人口的吃飯問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

  慶豐收,感黨恩,我國糧食安全取得的成就與黨中央國務院對糧食生產的高度重視密不可分。洪範八政,食為政首。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始終將保證糧食的穩定生產和有效供應作為治國安邦的重要任務。面對“誰來養活中國?”的世紀難題,1996年發布的《中國糧食安全問題》白皮書,提出了“立足國內資源、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基本方針。經過不懈努力和奮鬥,我國在農業基礎十分薄弱的基礎上,依靠自身力量有效實現了糧食的基本自給。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在綜合考慮國內外環境後,審時度勢確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我國實行了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確保永久基本農田保持在15.46億畝以上。大力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已建成8億畝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全面完成10.88億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任務,建成了一批糧食生產核心基地。在提高耕地糧食生產能力的同時,我國也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和技術裝備升級。現代種業“芯片”不斷創新突破,主要農作物新一輪品種更新換代成效顯著,植物新品種保護申請量連續3年位居世界第一,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超過95%,實現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農業機械化水平快速發展,主要糧食作物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農業科技支撐能力顯著增強,科技貢獻率超過60%。

  輔之以利、輔之以義,義利並重保障糧食生產積極性。糧食生產要調動和保護好“兩個積極性”,一是要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二是讓地方政府抓糧食生產有積極性。為了調動這兩個積極性,我國構建了“輔之以利、輔之以義”的保障機制。一方面,不斷完善糧食生產支持政策,堅持並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在東北地區實施玉米、大豆“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機制,持續加大產糧大縣獎勵規模,讓農民務農種糧有錢賺,調動農民務農種糧和政府重農抓糧積極性;另一方面,不斷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建立糧食主產區、產銷平衡區、主銷區共同承擔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責任機制,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壓實地方黨委政府重農抓糧義務和責任。

  展望未來,確保糧食安全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堅實基礎。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我國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是重要的“壓艙石”和“穩定器”,任何時候都不能有絲毫忽視和放鬆。當前,我國已經步入新發展階段,面對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必須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堅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保駕護航!

  來源:光明網  作者:蔡海龍(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國家農業農村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