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老齡化未必阻礙中國經濟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1-10-07 14:08:39


  中評社北京10月7日電/據澎湃新聞報道,一項由香港科技大學(簡稱“港科大”)、上海大學和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共同領導的研究發現,中國的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齡化并不一定會制約中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因為中國人口不斷上升的教育水平,或可以抵消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齡化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該項研究由港科大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主任貝斯圖教授、上海大學亞洲人口研究中心副教授兼IIASA人口與公平社會項目研究員Guillaume Marois教授,以及維特根斯坦中心創始主任兼IIASA人口學專家Wolfgang Lutz教授共同主導,研究結果已於近日刊載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研究介紹,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近年經濟高速增長,有望挑戰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而中國官方數據顯示,中國人口出生率近年不斷下降。2020年中國育齡婦女總人口的生育率為1.3(即每位婦女於育齡期間平均僅生育1.3個孩子),處於較低水平。與其他國家一樣,這些數字引起了國內網民、專家、媒體的大量討論,更有人斷言,生育率下降和老齡化可能會制約中國經濟和未來的發展。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央政府推出三孩政策,各地方政府也紛紛實行各類激勵措施鼓勵生育。

  上述研究指出,不僅在中國,甚至在全世界範圍內,對人口老齡化的擔憂實際上都基於一些過分簡單、甚至不合時宜的有關人口年齡結構影響的假設上。一般而言,人口學家會用年齡撫養比率來衡量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撫養比率指的是兒童(15歲以下)和老齡人口(65歲及以上)數目相對15-64歲勞動人口的比率,背後的邏輯是兒童和退休人口通常被認為需要依賴勞動人群撫養的人口。如果勞動人力參與率保持不變,那麼人口老齡化將導致越來越多老齡人口需要依賴年輕勞動人口撫養。然而,這種假設并沒有考慮到勞動力參與率的變動,以及每個勞動者的生產力并不完全相同。<nextpage>

  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方法,以分析人口和經濟的潛在發展,這一方法除了考慮到人口的年齡和性別外,還考慮了影響生產力的重要因素,如勞動力參與及教育水平等。通過這一新方法,研究人員發現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前景較新聞報道所述的要樂觀得多,尤其是隨著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她們更傾向進入勞動市場。

  文章合著作者貝斯圖教授表示:“我們發現,隨著新一代勞動人口的教育程度不斷提高,并超越退休人口,新一代的生產力也會大幅上升,這些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會逐漸替代較低教育水平的老年人口,而這或可以抵消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研究主要作者Guillaume Marois教授解釋道:“在研究中國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時,我們并沒有只關注人口年齡和性別結構,而是將勞動力參與及不斷提升的人口教育水平也考慮在內。”

  研究亦顯示,雖然中國勞動力總數將在2025年之前開始下降,但因為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輕人比退休老年人的教育程度高很多,所以受良好教育的勞動人口會越來越多。他們具有較高生產力,這意味著中國的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齡化問題并不一定會制約中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研究人員還表示,該項研究或可以緩解政策制定者的憂慮,但前提是中國教育水平要繼續保持上升的趨勢。

  Wolfgang Lutz教授認為,人口老齡化是不可避免的,但人口老齡化的負面經濟影響并非不可避免。除了實施提高生育率舉措外,確保當代和後代接受良好教育是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關鍵。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