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生物安全建設考驗新時代社會治理的中國智慧
http://www.CRNTT.com   2021-10-07 08:17:07


  中評社北京10月7日電/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我國生物安全建設進行了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物安全關乎人民生命健康,關乎國家長治久安,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是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乃至重塑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這就要求把生物安全提高到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上去踐行,也要求將生物安全作為新時代中國參與國際事務的重要著眼點、發力點。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視域下的中國生物安全建設任重道遠。如何夯實每一塊生物安全長城的墻磚,這極大考驗並鍛煉著新時代我國社會治理與對外開放的方方面面。

  首先,全球化的新動態令部分傳統生物安全問題日趨複雜化、立體化,建立一套更契合新形勢,運轉更高效的生物安全“防火墻”迫在眉睫。

  新冠肺炎疫情堪稱當前全球往來的最大不確定因素,也無疑是當前我國生物安全的首要挑戰。回溯今年以來國內新冠疫情的幾次較大規模反彈,無論是南京機場“失守”,還是最近的福建、哈爾濱疫情,罪魁禍首都是德爾塔變異毒株。德爾塔等變異毒株在潛伏、傳染方面表現較為狡猾,這對於我國外防輸入環節構成明顯壓力。

  與此同時,部分國家近期已選擇“洞開國門”,強推國際旅行“回歸正軌”,這將令未來一段時間內入境中國的旅客在旅途中感染的風險有所增加。鑒於此,有關部門需要盡快結合病毒研究前沿制定更能有力阻擊新冠病毒傳播入境的防疫架構,同時盡可能壓低單位人流物流的防疫成本,以堅韌可持續的“防火墻”迎戰變異病毒的連續衝擊。

  此外,近年來因為全球氣候波動,同時受某些地區生物安全檢驗疏忽影響,我國農業多次遭到有害生物入侵,損失令人痛心。近年部分有害生物的全球擴散速度世所罕見,譬如種植業害蟲草地貪夜蛾,在2018年時僅7個亞洲國家報告災情,一年後便擴散至17個國家。2019年1月,草地貪夜蛾大量遷飛至雲南,很快蔓延至中國18個省份,對多地農作物造成巨額損失。

  而隨著全球郵遞網絡日益發達,夾雜在進口水果、種子郵包裡的入侵生物層出不窮,貽害無窮。9月29日海關總署表示,今年1至8月,全國海關在“國門綠盾2021”專項行動中共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288種,41644種次。其數量之龐大,充分證明了保障我國農業生物安全的必要性、緊迫性。

  面對“越網”而來的跨國境有害生物,一方面固然要按現有戰術組織“殲滅”,嚴控擴散範圍與危害影響。另一方面,有關部門應與科學界密切協同,深挖有害生物遷徙、輸入密度變高的種種根源,力爭把“防火墻”築到災情之前,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經濟健康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第二,當前國際生物安全治理已然溢出生物醫學乃至科學技術的圈層,必須強化多學科、跨領域資源統籌,拆除既往生物安全的“界墻”,讓更多元主體積極參與生物安全治理,共建響應及時、行之有效的新時代生物安全治理體系。

  與此同時,互聯網時代公民對生物安全話題的敏感度顯著提升,這亦構成新時代我國生物安全系統治理的又一“非生物”現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編造、散布虛假的生物安全信息”。這便是在法制基礎上封堵涉生物安全謠言的行動。然而,有關部門尚須加快建立健全生物安全權威信息平台、生物安全輿情監控平台、生物安全謠言辟謠平台,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擇機將新冠疫情相關前期平台整合提升,為疫情及疫後的生物安全輿論營造清朗氛圍,有力捍衛總體層面上的涉生物領域國家安全。

  近年來,中國在管好自身生物安全的同時不斷為世界生物安全發展獻計獻策。在全球生物安全保護網絡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中國身影。今年7月,全球生物安全治理領域首個以中國地名命名、以中國倡議為主要內容的國際倡議——《科學家生物安全行為準則天津指南》正式發布,其在多個重要國際生物安全交流場合獲得了多方一致好評。一如前文所述,今日的生物安全治理從本質上要求各國協同共治,惟其如此方能變全球生物危機“受害者”為全球生物安全“受益者”。

  生物安全治理的中國智慧將為國際生物安全壁壘“拆墻”,更好地平等惠及全人類。與此同時,生物安全治理的中國行動也會凝結更多國際友誼。生物安全成為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又一生動展示窗口。

  來源:中國網  作者:鄒賾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