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鄉村振興,振興的不僅僅是鄉村
http://www.CRNTT.com   2021-10-06 14:06:27


 

城與鄉在融合中優勢互補

  “振興鄉村,不能‘就鄉村論鄉村’。”江西省鷹潭市委農辦主任吳發財認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消解梗阻、優勢互補。

  2019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等部門聯合印發《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改革方案》,公布11個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名單,探索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湖州市德清縣地處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浙江嘉湖片區。走進德清莫幹山,滿眼葱蘢。當“辦公室與青山綠水只隔一塊落地玻璃”,這樣的工作場景成為一些人的理想選擇。

  和多數同學不一樣,從同濟大學畢業後,錢秦沒有選擇留在上海或者去杭州、蘇州,而是選擇在德清縣買房定居,在“地理信息小鎮”就業。目前,這個小鎮入駐企業約300家,是全國地理信息產業集聚度最高的區域之一。

  “城與鄉不是二選一,而是在融合中優勢互補。”錢秦說,在德清這樣的地方,鄉村與城市、傳統農業與現代工業的界線已經模糊。這裡一個小時內就能趕到長三角各大城市,既能追求事業,又能享受城裡人向往的“詩和遠方”。

  通過重點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搭建城鄉產業協同平台等措施,2020年德清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62225元、38357元,城鄉居民收入比僅為1.62:1,城鄉發展比較均衡。

  鄉村振興,振興的不僅僅是鄉村。專家認為,當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促進城鄉循環、打通市場脈絡的關鍵舉措。城鄉循環更暢通、更高效,國內大循環才能更好激發潛力、充滿活力。

打破城鄉要素資源流動的障礙

  城裡有資金、有人才,鄉村有土地、有生態,如何打破城鄉要素資源流動的障礙,各地都在積極探索。

  作為國際大都市,上海市區寸土寸金,但郊區農村還空置著大批房屋等資源。著眼於盤活存量資源,推動資金、人才、產業等“要素下鄉”,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作為國資運營平台的上海國盛集團展開了積極探索。

  在上海市金山區呂巷鎮和平村,新建成的農民住宅,外觀酷似聯排別墅,走進去一看卻“鄉村風韵”十足:除了現代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每戶人家都有大露台,村民可以種菜養花。

  這個上海國盛集團承接的農民相對集中居住項目,撬動了4500萬元政策性金融貸款,緩解了財政前期投入壓力及村民自籌資金負擔。

  上海國盛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壽偉光認為,鄉村振興也要運用好市場化運作,要善於通過公共資金撬動和吸納更多的社會資本“共舞”。要發揮好國資的引領帶動作用,從而提振參與各方的信心。

  記者了解到,當前多地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進程中,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見實效,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

  其中,不少地方在城與鄉的框架內優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梳理和破解融合發展堵點,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讓現代化的美麗鄉村融入大都市圈。

  專家認為,城鄉融合發展重在“融合”,重新定義和挖掘不同層級的資源優勢,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實現城鄉雙向賦能。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繁重,難度不可低估。

  “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內在的相輔相成、優勢互補。”顧益康認為,當前促進城鄉循環,需要著力推動城市資本、人才、科技等要素,與鄉村空間、人文、生態等要素產生“化學反應”,打破城鄉二元局面,在城鄉融合中持續推動鄉村振興。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