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汽車數據安全管理新規充分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http://www.CRNTT.com   2021-10-03 14:35:55


 

   《規定》還明確,要堅持脫敏處理原則,盡可能進行匿名化、去標識化等處理。李勇堅解釋,這就意味著今後包括汽車製造商、零部件和軟件供應商、經銷商、維修機構等汽車數據處理者,不能輕易獲取駕駛員的敏感個人信息,包括指紋、聲紋、人臉等生物識別特征信息以及車輛行駛軌跡等。而中國信息協會信息安全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陳曉樺告訴記者,接下來究竟採取何種脫敏算法,仍需進一步進行合規性驗證。他說:“當然,什麼樣的脫敏算法大家公認是安全的,什麼樣的脫敏算法處理以後大家認為才是合規的,後面需要很多技術手段去落地,要不然就是一句空話。手機號碼中間抹去兩位根本不夠,分分鐘能猜出來,所以這個脫敏很重要。但是怎麼脫敏,這是一個很高的技術手段。”

   《規定》明確,一旦遭到篡改、破壞、洩露或者非法獲取、非法利用,可能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個人、組織合法權益的這些“重要數據”,應當依法在境內存儲。因業務需要確需向境外提供的,應當通過有關部門組織的安全評估。此外,國家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網絡平台建設,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入網運行和安全保障服務等。崔東樹表示,未來我國汽車數據的存儲、傳輸、加工等,將從國家層面形成一個多層次的完整體系。崔東樹說:“各個企業或者各方的數據,應該說存儲或者傳輸,都是有一定的對應措施,尤其是要建立一個相對有效的國家統一管理的網絡平台。”

  當前,我國車聯網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我國汽車保有量為3.8億輛。其中,智能網聯汽車數量快速增加,到2022年智能網聯汽車預計會超過7800萬輛。《規定》的出台和施行,將對整個行業產生哪些影響?

  李勇堅分析,《規定》的實施,一方面可以為消費者吃上一顆“定心丸”,讓大家減少對於個人信息洩露的擔憂;另一方面可以規範行業競爭秩序,促進汽車行業健康發展。他說:“有實力的大企業對於數據的使用、收集可能心有餘悸,為什麼?因為不知道收集和使用的底線和邊界在哪裡。《規定》出台之後,大企業可以用正正當當的手段來使用數據,來開發技術。當然在這個行業裡面,對於某些靠不正當競爭,靠侵犯消費者隱私,靠灰色產業來盈利的企業來說,這肯定是一個打擊。”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