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堅持科技向善,實現包容性增長
http://www.CRNTT.com   2021-09-30 08:38:46


  中評社北京9月30日電/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近日在烏鎮互聯網大會開幕式致辭中表示,科技發展為人類帶來了發展新機遇,但是科技向善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的內在需求。堅持科技倫理,打擊網絡不法行為,合理界定數字資產權益,克服“鮑莫爾病”和“數字鴻溝”,實現包容性增長非常重要。

  環球時報發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文章介紹,美國經濟學家鮑莫爾在1967年的一個兩部門增長模型中給出了一個佯謬式結論。在一個非平衡增長模型當中,技術進步部門的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而服務業這樣的技術停滯部門的勞動生產率維持不變。假定技術條件不變、勞動為稀缺性資源、人們對停滯部門的產品需求價格無彈性,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進步部門的單位產品成本逐漸下降,停滯部門的單位產品成本將不斷上升。如果社會偏好對停滯部門產品的需求無價格彈性,那麼停滯部門不斷上升的單位勞動產品成本,將會吸引更多的進步部門的勞動力湧入停滯部門。停滯部門將會吸引更多的勞動力,而技術進步部門將會不斷萎縮,市場份額為零,這是鮑莫爾的佯謬式悖論,被稱為“鮑莫爾成本病”或“鮑莫爾增長病”,與經濟增長中的“荷蘭病”齊名。

  “鮑莫爾悖論”提出後,經濟學家不斷在世界範圍內尋求數據驗證其論斷。結果發現,不僅是美國、歐洲,甚至中國在某些產業的觀察上,都出現了鮑莫爾式的佯謬。比如,15年前,中國製造業份額在經濟當中的占比在很多地區達到50%-70%。但是,最近5年至7年,中國發達地區的製造業份額快速降低,而服務業份額不斷升高。2015年以後,中國服務業的份額超出製造業份額並快速增長,驗證著“鮑莫爾悖論”的預見性。

  文章分析,“鮑莫爾悖論”有一個強假設,就是人們必須對停滯部門產品的需求價格無彈性,這在現實中很難觀測到。比如,一百年前音樂家創作的室內四重奏,到今天仍然需要四個人才能演奏;一百年前的一門微積分課程,到今天仍然要一個大學教授花很長時間備課。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服務的需求大大變化了。護士的服務,理髮師的服務,都因為電熱水爐、電動理髮剪刀以及電子技術的出現而獲得勞動效率的提高。

  隨著數字技術支持下聯網共享算法系統,以及通用數字區塊鏈技術支持下的商業根服務器等,對數字流量的解析和辨識出現穿透節點機器,直接對電磁流量進行確權和價值授權的趨勢,整個經濟出現了類似於人腦一樣的“中樞-外圍”拓撲互動現象。新的經濟將從設計、決策、生產、交易以及資源配置等方面,在一種“靈動”狀態下的開源機制平台上實現。

  釋放技術進步變量,“鮑莫爾悖論”所說的勞動價格上升致使進步部門經濟份額萎縮為零的推斷屬於強假設,是理論思考的參照出發點。其現實意義在於,數字技術支持下的聯網共享經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寫著人類經濟的生產、消費和社交方式。人類網絡命運共同體的健康成長,包容性增長理念將是一個永久的話題,不能讓任何一個人落下,應該是人類科技發展向善的永遠目標。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