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花唄接入征信意味著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21-09-26 08:39:10


  中評社北京9月26日電/近日,“花唄將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統”衝上熱搜。據多名網友反映,他們收到“花唄服務升級”提示,顯示用戶需要簽署《個人征信查詢報送授權書》。花唄方面回應稱,在用戶授權的前提下,花唄的相關信息會逐步納入征信系統。

  南方日報發表評論員王慶峰文章表示,正如花唄方面所回應,征信記錄不是越空白越好,內容詳實、信用良好的報告,非但不會影響房貸、車貸、出行、就業等,而且能夠讓金融機構充分了解用戶的信用水平,更好地為人們提供服務。因此,個人征信覆蓋的場景越來越多,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文章分析,為什麼有些網友會產生不適呢?

  梳理對花唄征信有疑慮的人群,有許多屬於“征信小白”,不了解征信是什麼、做什麼,有的雖然了解征信,但不想動不動上征信,使用花唄就是為了圖個方便。這兩類人群欠缺的或許只是征信觀念養成,但還有相當一部分人群,則屬於征信的精准打擊對象。以他們的資質,很難從銀行拿到授信額度,但又有很強的消費欲望,網絡貸款給他們提供了便利。他們也普遍了解征信是什麼,但又不想背負太多代價,所以對花唄接入征信有深深的恐懼。

  網絡貸款當然便利,但從消費金融角度來看,金融科技公司的花唄、白條、任性付等產品,具有信用供給和分期付款功能,消費者支付利息與費用是其盈利主要來源,所以和銀行發的信用卡沒有本質區別。但長期以來,這些金融科技公司游離在監管之外,一些互聯網金融機構通過各類消費場景營銷貸款、肆意授信,誘導人們超前消費、過度消費,累積了金融安全風險。有的金融產品約束力有限,逾期成本比較低,出現違約之後進行強制性催收,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也是需要引起重視的現象。

  因此,花唄、白條等金融產品納入征信,表現上是個人征信系統越來越全面,實質是“網絡小貸”變成了“消費金融”,“無證駕駛”變成了“持牌經營”,背後是一再重申的防範化解金融安全風險。近年來,從引導眾多P2P平台良性退出,到要求第三方支付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台處理,再到打擊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開展的非法集資活動等,其中一以貫之的邏輯就是,對待互聯網金融機構既要鼓勵創新,也要包容審慎,在金融安全問題上更要和傳統金融機構一視同仁,堅決防止監管套利。

  文章指出,對互聯網金融加強監管,不是為了遏制創新,而是鼓勵和保護真正有價值的金融創新,促進互聯網金融規範有序健康發展。相信廣大互聯網企業也能夠正確認識行業監管與自身發展的關係,將監管要求內化到企業經營管理中,更好走在規範健康發展的軌道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