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兩岸雙向交流三十年 郭偉峰:勿負網絡時代
http://www.CRNTT.com   2021-09-30 00:20:29


2017年是台灣記者首次訪問大陸三十年,在“第三屆兩岸媒體人北京峰會”,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郭偉峰應邀作主題發言(中評社 束沐攝)
 
  一、新聞傳播中的兩岸關係

  從政治的角度看兩岸關係歷程,大約可以劃分為如下五大階段:第一,國共對峙的階段(1949年至1996年)。這個階段是國共爭正統的年代,以國共的政黨地位衝突為主,對一個中國原則,國民黨沒有放棄。第二,國共失信的階段(1996年至2000年)。這個階段則涉及到了國民黨走本土化路線,獨台思想汎濫的深層次問題,國民黨在李登輝主導下逐步放棄“一個中國”原則。第三,統獨鬥爭的階段(2000至2008年)。在這一個階段,主張台獨的民進黨執政,兩岸以激烈的輿論鬥爭為主。第四,國共與兩岸和平發展的階段(2008年至2016年)。這一個階段以國民黨重新執政為開端,國共及兩岸政府的互信合作,超過歷史的任何一個時期。第五,紅綠較量與民意衝突最為激烈的階段(2016年及之後)。

  如果從新聞傳播的角度看兩岸關係,則可以劃分為如下六個時期:

  第一,鬥爭期(1949至1990年)。這一時期,兩岸媒體基本上沒有互動,信息完全不交流,兩岸新聞媒體的關係是隔絕的。雙方站在各自的政治立場,以輿論鬥爭為主,批判、抹黑、攻擊對方是兩岸各自媒體上的事實反映。在此一時期,對兩岸受眾來說,電台是最為主要的傳播工具,其鬥爭與宣傳輿論影響比較大。雙方的新聞宣傳對話,最重要的渠道就是電台廣播。

  第二,接觸期(1991年至1995年)。這一時期,以新華社記者范麗青、中新社記者郭偉峰作為大陸記者在1991年8月首次訪台、開啟了兩岸新聞雙向交流為開端。在這4年中,是兩岸新聞媒體的雙向接觸期,從完全陌生,到開始合作,4年中走過了兩岸新聞史中最為重要的路程。在這個時期,兩岸新聞媒體都處在接觸的發燒期、互訪的頻密期。雖然時間短,互相瞭解還不深入,但是兩岸新聞媒體構建了相對穩定的接觸和互信架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在這個時期,完成了兩岸新聞真正意義上的雙向交流與合作,兩岸新聞媒體開始從互相抹黑的鬥爭批判時期走出來,客觀的、務實的、全面的新聞報道觀初步在兩岸新聞媒體之間建立起來了。

  第三,磨合期(1996年至2000年)。因為台灣政局的重大變化是在這4年中完成的,國民黨大分裂、民進黨勢力膨脹,導致兩岸關係進入緊張對峙期。而且這4年中,台灣的支持民進黨的綠色新聞媒體正式誕生,發展很快,使得原來兩岸新聞媒體交流中不存在的障礙出現了,如“一中原則”問題,不僅影響到交流,也影響到言論、新聞報道,蓬勃的雙向的新聞媒體人員交流熱暫時降溫了。但是,兩岸新聞媒體的實質交流更加深入。兩岸的新聞交流法規在這個時期基本成形,1996年12月1日,國務院台辦公佈了《關於台灣記者來祖國大陸採訪的規定》。台灣也以小步快跑的方式,逐步撤除障礙,如放寬大陸記者赴台的身份等等。但是兩岸的新聞媒體交流排除了綠色媒體,或者說綠色媒體拒絕參與兩岸新聞交流。兩岸新聞交流沒有停滯,磨合是成功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