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袁國勇裴偉士奪中國版諾獎
http://www.CRNTT.com   2021-09-13 11:49:45


 
  香港大學醫學院表示,該院一直努力不懈,希望在醫學科研上取得突破,維護公眾健康,對袁國勇和裴偉士過去20年能夠為人類史上一些至為重要的病理發現作出貢獻感到榮幸,該院院長梁卓偉說,“兩位港大醫學院學者獲頒未來科學大獎之生命科學獎,固然是實至名歸;對我們的學生和年輕學者而言,更是難得的鼓勵,可以鞭策他們在科研路上繼續奮進,造福人類。”

  中科院院士張傑獲“物質科學獎”

  而張傑因其通過調控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產生精確可控的超短脈衝快電子束,並將其應用於實現超高時空分辨高能電子衍射成像和激光核聚變的快點火研究的貢獻獲得“物質科學獎”。張傑,1958年出生於中國山西,1988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教授。

  半導體專家施敏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此外,知名半導體專家施敏因其對金屬與半導體間載流子互傳的理論認知作出的貢獻,促成了過去50年中按“摩爾定律”速率建造的各代集成電路中如何形成歐姆和肖特基接觸的關鍵技術取得的成就,榮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施敏出生於江蘇南京,在台灣長大。1957年畢業於中國台灣大學電機系,1960年在華盛頓大學獲電機工程碩士,1963年在斯坦福大學獲電機工程博士。他於1967年在美國與姜大元博士共同發現浮柵存儲(FGM)效應,是廣泛應用的快閃存儲器之核心發明。這裡所獎勵的科學工作是他1968年-1969年在台灣交通大學(今台灣陽明交通大學)期間完成的。

  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世界級民間科學大獎,由未來論壇於2016年創立,下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早在2016年和2019年就分別有兩位香港科學家獲得未來科學大獎。2016年,有“無創產檢之父”之稱的港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研究)盧煜明因其開創的無創DNA產前檢測(NIPT)技術在人類重大出生缺陷防控領域的傑出貢獻,獲頒“生命科學獎”。2019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教授陸錦標與另外一位科學家王貽芳共同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