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高明見:台灣缺乏疫苗接種後安全監測機制
http://www.CRNTT.com   2021-08-27 15:38:12


高明見。(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北8月27日電/高端疫苗23日開打,已有5人猝逝,死因仍待釐清。台灣神經外科醫學專家、前台大醫學院神經外科主任、前“立委”高明見表示,很可惜的是,在施打疫苗後,缺乏一套自我監測身體各種指數的機制,讓這些猝死者,絲毫沒有挽救的機會或是重新再來的可能性。

  施打疫苗後猝死,根據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台灣COVID─19疫苗安全監測”通報,截至8月18日以前的資料統計,死亡案件通報共計640件,年齡層範圍以大於90歲和80-89歲間的死亡通報率最多,各為133.7和47.4(件/每十萬劑)。

  高明見今天在《ETtoday新聞雲》發表評論表示,很少有醫師特別建議,應多注意接種後的身體各項指數。例如打疫苗後的生理徵象或各項參數,如血壓、體溫、脈搏、呼吸狀況,甚至是血氧的變化。如果能持續施打前做風險評估,或先行診治心血管疾病俟時延緩施打時間;施打後再執行監測這些生理數據,遇有狀況直接施救或診治,當可降低猝死機率。

  高明見說,此波高端疫苗施打對象,已自年齡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開始大量施打,不像AZ疫苗開打時,AZ的施打對象是高齡且常有共病的民眾,風險本來就大。年輕的族群民眾,若身體健康當然比較沒問題,但如果有一些平常外表看似健康,但實際上身體健康有風險的對象,若不自知,通常是透過血壓計一量驚嚇數值之高,才知本身有高血壓。

  高明見表示,近日發生多起的高端疫苗死亡通報,建議應謹慎對待,對於死者的死因仔細探究,找出致死原因是否本身固有疾病還是疫苗所引起?用這些高端疫苗通報死亡成因可能性、統計數字去和AZ、莫德納比較,方能有統計學上的意義,不要平添不必要的臆測和傳言。

  高明見指出,高端疫苗將在巴拉圭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在台灣則是採獨步世界的“免疫橋接”方式取得“EUA緊急使用授權”。眾所皆知,一般藥物或疫苗在上市前必需經過一、二、三期的臨床人體試驗。也由於高端疫苗在台灣省卻上面的詳細步驟,針對近來發生的多例接種疫苗後猝死案例,建議應有詳細分析死亡案例是否與高端疫苗有關聯。若持謹慎觀點,也應先暫停施打,待詳細研究後,確定與疫苗無關再繼續施打,以保障民眾健康。

  高明見說,隨著新冠肺炎新藥的研發,衛生單位應儘早大量進口單株抗體藥物,其在新冠肺炎輕症、中症時投藥,即能發揮效果。

  高明見表示,疫苗只能預防,有如戰場上的長槍,而口服藥或藥品卻可對症下藥,是戰場上的短刀,長短兵器相配,無往不利,讓患者避免形成重症,也可避免拖垮醫院ICU照護能量,保護本土的醫療量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