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發揮體制優勢 打造“國企+”創新平台
http://www.CRNTT.com   2021-08-25 09:05:02


 
  其三,新型舉國體制的理想形態,是建立政府、企業、高校、研發機構及用戶共同參與的“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的協同創新模式,將國家的重大科技創新戰略、目標考核、社會動員、資源配置與運用市場激勵機制有機結合,共同發揮優勢作用,形成具有激勵性、系統性的產業技術創新研發環境。

  中央強調,我們最大的優勢是中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過去我們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這一法寶,今天我們推進科技創新跨越也要依靠這一法寶,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新機制。在這裡,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為特色的舉國體制,是中國長期以來的優良傳統,理應充分發揚。“協同攻關”的主體,則包括全社會的各種資源和力量。政府居中統籌聯絡的作用應當堅持,但並不意味著政府包打一切,而是需要推動“政產學研用”各方共同參與,將物質資源和精神意志集中於特定的戰略目標,釋放科技和生產力潛能,攻堅克難。

  發揮企業主體作用  打造“央企/國企+”的創新平台

  文章分析,當前,在構建新型舉國體制的過程中,日益體現出一些矛盾張力的元素。新型舉國體制倡導“集中力量辦大事”,中央發起的自上而下的政府行為,動員和調配各方力量,解決特定的戰略目標。問題在於,各方力量多為獨立的參與主體,與政府之間僅有間接的行政隸屬關係,具有資源碎片化的特征。依靠契約或協議而實現委托代理關係,無形中提高了交易成本。同時,在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之下,不少參與主體自負盈虧,承擔著較高的運營成本,或面臨較大的政策風險和市場風險,嚴重影響了科技創新和轉型升級的積極性。理想狀態下的“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的協同創新模式,時常出現政府積極投入,其他主體態度消極的局面,無法形成“一個拳頭”的合力,這對於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突破攻堅難度大、投入周期長的科研戰略瓶頸,將會產生難以估量的負面效果。

  我們認為,中央企業或大型國有企業,理應擔當創新協作的平台重任,使新型舉國體制有“抓手”。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主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據支配地位。國有企業由國家對其資本擁有所有權或者控制權,政府的意志和利益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這一特征使其能夠遵循政治目標,承擔重要的、非常規的戰略任務,保障舉國體制的落地。舉國體制所應對的長周期、高風險、高不確定性特征,使民營企業等體制外參與主體難以承受持續性地高強度研發。國有企業從制度起點上,就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發展目標內化在企業文化之中,能夠基於國家使命,在戰略性產業、支柱性產業及科技攻關項目研究中,實現“集中力量辦大事”,避免短期行為,樹立全局意識。

  另一方面,國有企業又具有市場化運作的一面。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使國有企業逐步成為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獨立市場主體,通過充分挖掘自身人、財、物的潛力,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在新發展階段,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日益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具備了為中國人民“強起來”做出巨大貢獻的充分條件。

  國企本身的市場化運作,使其能夠及時捕捉到市場需求,整合各類資源,吸引民營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國家實驗室、用戶等廣泛參與,形成“央企/國企+”的創新聯合體,強化專業化協作和配套能力,集中力量攻關重大課題,增加微觀活力,形成突破核心技術的強大體系支撐。為此,國有企業應當圍繞技術創新進行資本布局,強化基礎研究投入,積極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模式,特別是要著力打造科技創新的核心平台,組織協調各方力量攻關克難,大力推進面向市場領域中的交叉融合與原始創新,實現要素集成、流程優化、技術研發、人才培育等複合型戰略目標,從而提高中國的工業基礎能力,提升產業鏈水平,使之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原創技術策源地。

  為了能夠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的創新平台功能,政府需要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政策,加強創新服務供給,在科研項目、資金扶持等方面給予平台支持,並給予相應的容錯空間。同時做好區塊鏈、人工智能、移動通信等技術的研發工作,通過建設“大系統、大平台、大數據”,全力打通“數據壁壘”,加快構建暢通便捷統一的信息應用網絡,推動國有企業和其他創新主體之間的多元協同和深度融合,形成一大批高水平的創新聯合體,充分調動“政產學研用”的多方資源優勢,以此釋放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活力。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需要最大限度整合社會資源,貫徹“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原則,突破戰略性前瞻性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系統集成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集中攻關“卡脖子”難題。各管一攤、各自為戰的做法已不可行,亟須通過項目合作、產業共建、搭建聯盟等方式,打造創新聯合體,形成工程項目、應用研究和技術研究“三位一體”的科創平台。在此過程中,國有企業應當作為新型舉國體制的探索者、組織者和引領者,統籌協調各方力量,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激發各類主體參與經濟社會的建設,形成“勁往一處使”的強大合力,打造“央企/國企+”創新聯合體。在此過程中,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充分發揮黨的強大動員能力和高效組織能力,使新型舉國體制成為實施重大國家戰略、推動重大科技創新、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硬核”產品的重要途徑。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