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玉米市場“降虛火”顯成效
http://www.CRNTT.com   2021-08-22 09:38:11


  中評社北京8月22日電/種種跡象顯示,國內玉米價格正在“退燒”。今年以來,國家有關部門綜合運用生產、儲備和進口等一攬子保供穩價措施,保障糧食有效供應,逐步緩解玉米供應壓力,玉米價格持續4個多月保持下降態勢,逐步回歸合理區間,玉米市場“降虛火”“擠泡沫”取得明顯成效。

  去年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水災旱災、國際環境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下,國內糧食價格全面上漲,玉米價格一騎絕塵,領跑三大主糧。初期,玉米價格上漲是收儲市場化改革帶來的恢復性上漲,有一定的合理性。隨著越來越多的糧源從國有糧庫轉入社會主體手中、轉到市場中,貿易商庫存、加工企業庫存、港口庫存等社會化庫存增加,糧食價格主要靠市場調節,頻繁波動在所難免。

  然而,玉米市場變局發生在今年初臨儲玉米見底之後,玉米供應端可調節手段不多,一些貿易商不斷炒作玉米產需缺口,各路資金紛紛湧入糧食市場淘金。東北主產區甚至出現囤糧現象,農民惜售,加工企業普遍增加庫存,貿易商囤積居奇,市場出現嚴重“糧荒”,玉米價格一度飈升,形成嚴重的“糧價泡沫”。

  從國際市場看,投機炒作是推動全球糧價上漲的重要因素。國際四大跨國糧商壟斷全球80%的貿易量,掌握著全球糧食市場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去年以來,國際投機資本借助新冠肺炎疫情、天氣等話題輪番炒作,在全球流動性過剩的背景下,全球糧價大幅飈升,糧食進口成本增加,讓許多國家苦不堪言。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發布的《2021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估計,2020年全世界饑餓人數繼續呈現增加趨勢。而國際四大糧商卻通過操縱糧價收割全球財富,賺得盆滿鉢滿。

  面對糧食價格攀升帶來的不利影響,國家有關部門實行精准調控,統籌利用好國內國外兩種資源,綜合採取增產增供、適時儲備投放、加強進出口調節等多種措施,增加市場供應,打擊投機炒作行為,擠掉不合理的漲價因素。一是抓好糧食生產,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今年夏糧產量再創歷史新高,新麥替代玉米做飼料,保障市場充足供應;二是加大糧食進口力度,1月至7月糧食進口量達9917.5萬噸,玉米進口量達1700萬噸,有效補充國內市場供應;三是加大儲備玉米輪換銷售和政策性稻穀、小麥投放,不斷給玉米市場增加“稻草”;四是嚴厲打擊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囤積居奇、串通漲價等違法行為,維護糧食市場公平公正競爭秩序。這些舉措充分彰顯了國家保障糧食安全的能力和保供穩價的決心。

  國家政策導向明顯,調控力度逐漸加強,保供穩價措施“降虛火”“擠泡沫”效果逐步顯現,玉米價格持續回落,玉米市場供需平衡出現變化。貿易商眼看玉米價格反彈無望,開始恐慌性拋售玉米,忍痛割肉離場。六七月份原本是東北主產區玉米銷售淡季,卻出現玉米銷售火爆的反常現象。八九月份河南、山東等地新季玉米陸續上市,高價玉米市場空間將會進一步壓縮。

  總的來看,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國家糧食儲備充裕,收儲調運能力增強,玉米供給是有充分保障的,糧食價格不會因河南等地暴雨災害出現上漲。當前國內外水災旱災頻發,有關部門須持續關注惡劣天氣對糧食市場的影響,嚴防投機商借機炒作糧價,提高糧食市場的信息透明度,減少滋生糧價炒作的土壤。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