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新發展格局下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業
http://www.CRNTT.com   2021-07-28 07:21:53


創建世界一流企業是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國企的重要目標
  中評社北京7月28日電/創建世界一流企業是在中國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型的背景下,提升產業競爭力、促進經濟轉型發展的必然措施,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國有企業作為中國企業中規模大、資金實力雄厚、產業影響力突出的企業群體,在培育世界一流企業方面具有其他企業不具備的優勢。需要注意的是,創建世界一流企業應與國有企業改革緊密結合,以真正增進國企自身的競爭力。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曾憲奎文章如是說。

  世界一流企業的含義探討

  文章指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可以看出,世界一流企業是當前時期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而關於世界一流企業的標準,則體現為具有全球競爭力。

  關於世界一流企業的界定,不宜將一些標準制定得過度僵化,更不能因企業而設置標準。世界一流企業核心特征是在全球競爭中具有突出的核心競爭力,具有短期內其他企業難以模仿也難以超越的獨特競爭優勢。要提高核心競爭力,最重要的因素是技術創新。中國企業要向世界一流企業發展,首要的是要不斷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保證自身創新能力在全球居於領先地位。

  另一方面,核心競爭力是一個結果性指標,它綜合反映了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能力。在這裡,一定要高度強調,核心競爭力應強調的是“結果”,要注意對一些投入性指標、可能對未來競爭力產生成效的“潛在競爭力”指標構成因素加以區別。在創建世界一流企業方面,一定要防止為了業績需要或者企業為了宣傳需要,在量化指標方面以易衡量的、短期內易見到明顯提升的指標數據,代替更符合被衡量對象的內涵但是卻在短期內難以見到數值明顯提升的指標,導致最終的指標體系不準確,進而影響整個戰略作用的發揮。

  當前階段國企發展狀況與創建世界一流企業

  文章表示,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中國經濟和國有企業的發展狀況有了根本性變化。創建世界一流企業是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國企的重要目標。

  第一,當前國有企業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現實性分析。

  國有企業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核心在於提高全球競爭力。但是在分析國有企業提高競爭力時,必須要注重國有企業的特殊性。

  2018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遴選基礎條件較好、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優勢明顯的航天科技等11家中央企業,組織開展了創建世界一流示範企業工作,力爭在部分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突破。從國資委選出的11家企業情況看,這些企業確實具有較為突出的競爭力,技術創新能力也很強。這些企業之所以競爭力較強,部分原因是中國長期以來注重技術創新,且與國有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注重以身作則有關,一些國有企業通過漫長的技術積累,的確具備了與國外主要企業相比也不遜色甚至處於領先地位的優勢;部分原因則是一些企業所處的領域門檻較高,其產業結構跟普通產業具有很大差異,加上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就注重相關領域的研發,因而在這個領域中國技術創新並不落後。但是,從“具有全球競爭力”這一標準看,這11家國有企業的規模和產業影響力,不僅在國內首屈一指,即便放眼全球,具有明顯更強優勢的國外企業也很少。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這些企業在國內市場能夠獲取充足的盈利,因而能夠支撐其參與國際競爭,這一點也足以使其在較短時期內獲得國際競爭優勢。

  第二,當前國有企業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主要挑戰。

  當前,國有企業創建世界一流企業也面臨許多挑戰,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國有企業生產和服務的效率能否達到世界一流企業的標準。儘管改革開放40多年來,經過幾輪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主要運營指標大幅提升,其整體狀況與改革開放初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國有企業生產服務效率仍有待進一步提高。儘管當前中國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試點企業及潛在企業,都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但是在未來日益加劇的國際競爭中,能否實現生產服務效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將是企業面臨的最艱巨挑戰之一。

  二是技術創新能力能否取得質的突破,成為影響國有企業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因素。技術創新是核心競爭力的最重要來源,也是支撐世界一流企業的核心因素。儘管當前選出的11家示範企業,普遍在技術創新領域具有獨特優勢,但是中國整體技術創新能力依然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一些領域尚未取得核心技術突破。要在未來實現更多企業創建世界一流企業,就必須在相關領域取得技術創新質的突破。但是,要實現這一點,難度相當大,而且需要較長的時間。

  三是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問題。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範圍肆虐,世界經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逆全球化潮流湧動,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這種環境的變化,將對國有企業創建世界一流企業構成更多的障礙和不確定性。

  新發展格局下國企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發展戰略

  文章表示,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創建世界一流企業,必須根植於經濟發展的實際,結合經濟發展趨勢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需要,制定適宜的發展戰略。

  第一,以混合所有制改革推進國有企業創建世界一流企業。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企業規模大、資金實力強、具有較強的國際產業影響力,因而在創建世界一流企業中最具條件。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配套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為主要內容的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有望通過國有資本和其他所有制資本的交叉持股,以及通過設立不直接從事實體運營的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重構國有企業的運行模式,克服國有資本經營效率較低的問題,從而推進國有企業向世界一流企業進軍。這是因為通過設置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公司,對上能夠和政府及國有資產監管部門對接,實現對國有資本的有效監管;對下以普通股東的方式對國有資本入股公司進行管理,二者之間不存在超越股東權限的特殊關係,這就保證了公司能夠獨立運營。在混合所有制的前提下,這些企業實質上就如同普通股份制企業,而不會產生企業自主性不足所導致的效率低下問題。

  第二,在部分企業探索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經驗的基礎上,分步驟地擴大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數量。儘管中國已經有大量企業進入世界500強的行列,但是整體來說,以全球競爭力這一綜合性因素來衡量,真正有實力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並不多。同時,創建世界一流企業不能僅限於國有企業,必須要將民營企業包括進來,才能不斷擴大通過創建世界一流企業對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因為相對於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處於國際競爭更為激烈的行業,這些行業競爭力提升了,才能真正全面實現中國競爭力的提升。

  需要特別強調一點,即世界一流企業的標準不應該僵化。在這裡有一個問題需要探討,是不是突出的企業規模便是世界一流企業的必備標準?事實上,自新技術革命以來,越來越多的小企業依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較短的時間內便實現企業規模迅速擴張,而較大規模的企業也並不能保證在競爭中處於優勢。同時,規模大小和強弱都是可以轉化的。在這種情況下,在世界一流企業標準上不宜沿襲過去的思路,繼續過分誇大規模的作用。

  第三,緊抓技術創新能力提升這一核心要素,將創建世界一流企業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結合起來,使二者相互促進。創建世界一流企業是一個長期過程,特別是作為決定企業競爭力核心要素的技術創新,其水平的提升也是一個較為緩慢的過程。要提高技術創新的效率,很難依托單一的創建世界一流企業這一戰略,而必須要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結合起來。一方面可以有效推進有能力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企業緊跟世界技術潮流,及時和國內相應的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特別是在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等方面加強合作,盡快在核心技術領域取得突破。

  不斷完善與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相匹配的體制和政策

  一是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對國有企業創建世界一流企業至關重要。由於混合所有制改革所涉及的因素眾多,不同企業的狀況千差萬別,適用的改革方式不一,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因此,這就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並及時總結經驗,爭取最佳改革效果。從改革進程看,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框架已經逐漸搭建完畢,但是具體細節尚待在實踐中逐漸完善。目前,混合所有制企業已經進入試點階段,應根據這些企業的相應探索,積極推廣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此基礎上,推動更多國有企業根據自身狀況,創建世界一流企業。

  二是積極探索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相關經驗,根據環境的變化,制定並及時根據實踐的變化調整戰略。在制定創建世界一流企業戰略進程中,應該注重戰略的指導性和柔性。所謂指導性,是要積極總結示範企業在創建過程中取得的經驗,對其他企業進行指導,盡量通過貫徹經過實踐檢驗的正確措施和避免錯誤的舉措,來降低其他企業在創建世界一流企業過程中的成本。而柔性則是指要根據環境的變化,積極調整發展戰略,不能僵化。同時,世界一流企業的標準也不應該僵化,而應該是一個動態調整的概念,以便使該戰略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

  三是以公平競爭為基礎,構建有利於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政策環境。應該引導企業通過公平競爭,不斷提升競爭力。

  四是應該構建有利於企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特別是核心能力突破的綜合性環境。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最大難點在於突破核心技術,要實現技術引領,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企業規模再大也很難算是“一流”。因此,構建並不斷完善有利於企業技術創新、特別是核心技術突破的綜合性環境,便成為未來促進企業競爭力提升的核心措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