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財政支出結構優化換來好的政府治理
http://www.CRNTT.com   2021-07-27 06:16:05


財政支出結構的變化旨在優化財政支出結構
  中評社北京7月27日電/2021年中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上半年財政運行平穩,達到了預期目標,但也表現出一些新特點。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4.5%,其中,中央層面下降6.9%,地方層面增長6.4%。總量增長體現擴張,中央支出下降體現中央財政帶頭過緊日子。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財經智庫》《財貿經濟》副主編楊志勇文章如是說。

  文章指出,從財政支出結構來看,全國財政更加注重“三保”等重點支出,相應的支出增長較快。上半年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支出分別增長10.1%、8.2%、3.8%,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財政支出結構的變化旨在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可支出可不支出的不支出,不必要的支出不支出,但剛性支出仍要保障,“三保”一個都不能缺。基層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是基層政權鞏固的基石,更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一步。

  在經濟下行壓力大時,財政最重要的任務是阻止經濟下行,支出進度越快越好。不過任何選擇都有利有弊。支出快,就不排除有些條件在實際支出時可能還不完全具備;但同時,務實的選擇不能等到萬事俱備時才行動,那很容易貽誤良機。這類不具備的條件往往可以在支出執行中彌補,少數情況下可能無法彌補,但這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文章稱,2021年,經濟條件已經發生變化。經濟形勢雖然還很複雜,但遠好於2020年。財政支出需求不那麼急了,那麼一切就可以回歸常態,按照正常程序進行。細水長流,在此情況下,財政支出執行的首要大事就變成可持續增長,以及跨年度調節。年度平衡固然重要,但跨年度的周期性平衡也很重要。經濟增長講究穩中求進,而不是充滿刺激的大起大落。

  上半年地方債發行放緩,也反映了相應的財政支出進度在放緩。究其原因,不外乎經濟形勢的變化對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節奏提出了要求,專項債發行因此恢復常態化管理。財政政策與財政管理的關係無論怎麼處理,都是在預算範圍內做事。年度預算支出在年度內安排就可以,因此我們預期下半年財政會把剩下的任務完成好。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年度內不同時間節點的安排效果是不一樣的,而且對條件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

  經濟的穩中求進絕不等於穩了就慢了。穩中求進,是為了讓“進”有更扎實的基礎,而不是“進”了之後還可能退。同時,穩中求進,同樣要爭取最優的“進”,最快速的“進”。速度快不可怕,怕的是快之後的摔跤,怕的是快之後的大落。

  上半年的數據表明,經濟已在恢復,基礎也在打牢,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一些不確定性因素仍不時會影響政策的選擇。無論如何,我們仍然處於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統籌時期,千萬不要忘記可能出現的疫情階段性反覆帶來的經濟衝擊。

  此外,河南暴雨也在考驗我們的應對能力,讓我們進一步思考財政支出的下一步。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在可能的條件下還需要改善。發展中國家的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比發達國家更加重視預算支出績效。

  下半年,財政支出在按照預算要求正常進行的同時,還需要給基層更多關注。基層政府財力不足,勢必影響公共服務支出,影響基層公信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只是發達地區的現代化,而應該是普遍的現代化。

  因此,我們可能需要重新思考一些地方公共服務的布局問題。鄉村振興需要公共服務,也就需要相應的財政支出。當我們在鄉村建設起一座座漂漂亮亮的房子時,可能驀然間發現,在經過特定階段的教育資源優化配置之後,鄉村幾乎沒有好學校,而這勢必影響鄉村的繁榮。

  不少人慨嘆過去鄉村有好學校好教師好學生,現在少了,甚至一些學校多是“三無”學生,即家裡收入低(無收入)、沒有社會影響力(無權)、學習成績上不去(無成績)的學生。這樣的學生留在鄉村多是無奈之舉,但凡家裡有條件,就有動力把他們送到城裡去學習。這樣帶來的情況必須改變,途徑包括增加鄉村教育的有效投入。衛生健康問題與此類似,要讓鄉村有達到基本醫療服務水平的機構和醫護人員。這些都需要財政的有效支出。

  優化支出結構需要時間,更需要正確的方向。做好政府的事,就是讓政府有為,更重要的是突出市場有效。讓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得到更充分的發揮,讓市場活力得到更充分的釋放。畢竟不能靠政策來取代市場。積極的財政政策只能助力,而不能代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文章表示,當下的財政支出結構優化,必將換來好的政府治理。適應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形成規範化的政府、市場、社會之間的關係,並以制度的形式鞏固下來,才能讓財政政策與國家治理形成良性互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