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從“能就業”到“就好業” 需要綜合發力
http://www.CRNTT.com   2021-07-09 08:17:54


  中評社北京7月9日電/由於是職業藍領,工作性質較為辛苦,儘管“車鉗鉚電焊”的人力資源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報考的學生卻並不多,招生時頗費功夫。但在今年成都技師學院的雙選會上,有來自全國各地的40餘家企業來選人,其中有一半以上是想要簽約焊工生源的。而就在幾天前,他們剛剛為一家從事核電、核基礎建設的國企專項培訓並輸送了50名焊工,錄用後,最高月薪待遇或超過1萬元。(7月7日工人日報)

  為什麼同樣的專業,在面對就業時卻冷熱兩重天?學“車鉗鉚電焊”的學生,有的甚至還沒進工廠,可能就“飛單”了,即使進了工廠,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工作和低工資,也會讓他們幹不了多少時間就走人,而反觀成都技師學院的學生,初中畢業後學習焊接技術,三年後就能拿到技能大賽冠軍,這樣的學生又怎會不被大企業歡迎?總結一下,從“能就業”到“就好業”,需要從低起點轉向高起點。

  一是製造業要從低起點轉向高起點,給職業學院一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信號。製造業整體利潤有限,無法通過高額工資增加行業吸引力,只能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用高技能的人生產更高附加值的產品,以此提升行業工人的收入水平,增加對畢業生的吸引力。否則,只滿足於一般技能的“車鉗鉚電焊”等技工,最後是雙輸。

  二是職業院校專業設置要從低起點轉向高起點。學校專業設置要與產業高匹配關聯,教師要熟悉行業最新應用技術。通過瞄准技術變革和產業優化升級的方向,靈活調整專業設置,及時調整優化師資配備、開發或更新專業課程教材,帶動專業質量提升。

  三是學徒制要從低起點轉向高起點。要按照《關於全面推行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加強技能人才培養的指導意見》精神,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為培養和評價“雙結合”、企業實訓基地和院校培訓基地“雙基地”、企業導師和院校導師“雙導師”培養模式打通梗阻,使得“三雙”更能事半功倍地發揮效用,從而徹底打通現代工匠培養中,產、學、研等各個環節,讓產業工匠的培養更有的放矢。

  四是職業院校落實“寬進嚴出”要從低起點轉向高起點。一方面,在對學生“嚴管”的同時,要對“嚴出”提出更高的要求。要讓學生願意學且學得好,自願創新而有成就感。另一方面,學生也要積極努力,甘於吃苦。就像攀枝花技師學院拿到焊接世界技能大賽冠軍的學生所說,“職校不會限制一個人的發展,專業也不會,關鍵看自己定下了怎樣的人生目標”。近日媒體報道的“女孩回收被棄菠菜製作‘可以吃的服裝’”“汽修工人破解了世界級鑽井難題”,都與學生不竭餘力的創新分不開。

  總之,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實現“能就業”到“就好業”,而不再是就業後很快失業,必須轉變思想觀念,改革辦學體制,提升專業精准度,與企業更好銜接,讓學生感到權利得到更好保障,技術得到更好提升,前景變得更加確定可期。

  來源:東方網  作者:丁慎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