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文化名片“火出圈”
http://www.CRNTT.com   2021-07-08 11:26:26


 
  1927年4月,濮陽第一個中共基層組織——中共南樂縣佛善村黨支部誕生,標誌著我黨的火種較早在濮陽大地上傳播生根。

  抗日戰爭後期,清豐縣雙廟鄉單拐村成為冀魯豫邊區政治、軍事指揮中心:1944年9月,中共中央冀魯豫分局、冀魯豫軍區司令部遷至單拐村;1945年9月,冀魯豫軍區兵工一廠在單拐誕生,隨後製造出我軍兵工史上第一門大炮。

  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12萬人,在以台前孫口為中心渡口的300裡河段上強渡黃河,繼而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

  1948年3月,陳毅、粟裕率領華東野戰軍機關和一、四、六縱隊全體指戰員,由黃河南移駐到濮陽地區休整,開展以“三查三整”為主要內容的新式整軍運動;5月,朱德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親臨濮陽視察動員……

  如何用好用活身邊的黨史,講好講活初心故事?濮陽編制實施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專項規劃,建設一批紅色基地: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舊址紀念館,利用傳統民居保留紅色遺址,戰士們曾在這裡用過的水桶、背過的行軍米袋還是舊模樣;曾有“華北小延安”美譽的冀魯豫邊區顔村鋪革命舊址,距離範縣縣城僅有幾公里遠,修復工作展開的同時,昔日紅色聖地已蝶變為今朝脫貧熱土;劉鄧大軍強渡黃河的渡口被群眾親切地稱為“將軍渡”,將軍渡黃河游覽區已打造為豫北紅色旅遊新名片。

  “冀魯豫軍區遷到單拐後,副司令員楊勇住進村民陳合修家裡。這一年冬天,楊勇在院裡打掃積雪時,突然發現陳合修穿著一雙露著腳趾頭的單布鞋。楊勇立馬把自己的一雙軍用棉鞋拿出來,交到陳合修手裡……”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舊址紀念館講解員劉瑩瑩細心打磨“老故事”,將宣講送到田間地頭,送進機關學校。她說:“用心用情用力,身邊的黨史學習教育一定能深入人心。”

  以文塑城,以文鑄魂。文化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中,讓濮陽綻放出別樣芳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