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日副相麻生驚兩岸 郭育仁解讀自民黨策略
http://www.CRNTT.com   2021-07-07 00:33:25


郭育仁。(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北7月7日電(記者 黃筱筠)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日前在東京一場演講中表示,中國如果“侵犯”攻擊台灣,日本依安全保障相關法規,有可能行使受限的集體自衛權。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郭育仁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麻生說法未來在日本自民黨會是比較明顯論述,明確提及中國如果侵攻台灣,適用日本2015年新安保法修法的“存亡危機事態”,等於日方在軍事安全方向上明確化。

  郭育仁表示,麻生太郎的說法是以法論法,把台灣放進去日本新安保法的情境裡面。另外,美日從2加2到美日峰會到東協、G7會議等,都提到台灣問題,這在國際情境上、日本內部邏輯上是一貫性,也不是突然強化。而且對於日本來說“存亡危機事態”,不是只有包括台灣,只要是危及到日本、美國的第三國,都是在這個範圍內,日本都可能行使受限的集體自衛權。

  郭育仁強調,這是新安保法自2015年實施以來,日本首度具體把台灣列入“存亡危機事態”範圍內,這代表日本自民黨國防安全實施的明確方向,未來可能會隨著國際情勢有些論述上或是說法上的調整,但方向基本不會改變。

  日本最近的態度轉變,是對中國態度趨於強硬嗎?郭育仁對中評社分析,讓日本政府轉向是今年初中國通過“海警法”,這對日本來說無法接受。

  他指出,中日釣魚台爭議將近20年,過去為了避免衝突,中日從2007年開始談中日海上聯絡機制,2013年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以後,改為中日海空聯絡機制,並在2018年5月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跟日前首相安倍晉三簽署。但最後中國卻通過“海警法”,加上美國態度轉變也有關係,從特朗普到拜登對中國態度轉為競爭、強硬,加上日本認為中國通過“海警法”是破壞東海現狀,日本認為這時候也需要改變。

  中日關係的走向,未來變化是否難以趨緩?郭育仁表示,日本9月或10月進行眾議院改選會是一個觀察指標。自民黨若無法單獨過半,必須聯合其他政黨執政才能勉強過半,聯合執政的自民黨會是弱勢首相,就會調整對中國的態度。而日本對台灣政策是否持續也要看日方大選結果,但是國防軍事上,以麻生的說法是態度明確,今年日本防衛白皮書也提到圍繞台海局勢。

  他指出,日本根據兩個局勢判斷做出態度的轉變,一個是中國對台“武力恫嚇”,海空活動增加;第二是美國對台灣軍事支持也越來越明確,日本必需要關注這個變化,未來日本軍事態度不會改變,國防軍事方向不會改變,只是政治論述或許會改變。

  日本比較強硬論述出現,是否因日首相菅義偉要面臨眾議院選舉?郭育仁說,自民黨選情不會受到政治表態影響,內部主要以團結保守派的勢力,如果要影響大選選情,日本民眾比較關心疫情、東京奧運、經濟復甦,相對來說比較不關注此類議題。

  麻生太郎5日在東京的一場演講中表示,中國如果“侵犯”攻擊台灣的話,日本依安全保障相關法規,有可能行使受限的集體自衛權。美日要一同防衛台灣。麻生6日進一步說明,對於萬一台灣發生危機,日本與美國應保衛台灣的說法時,解釋任何有關台灣的突發狀況都應該透過對話解決。

  麻生太郎的說法是否轉為保守?郭育仁認為,麻生說法不是態度轉變,雖美日峰會提到台灣海峽問題,重點還是希望台海和平解決,不要發生衝突,但是如果台海發生衝突的話,根據日本新安保法,日本會協助美國,有可能行使受限的集體自衛權,跟對話解決不是態度轉變,也並不衝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