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走好中國道路,西方遲早出現“接受三步曲”
http://www.CRNTT.com   2021-07-02 10:34:35


 
  信心和耐心源自堅實的發展

  從長遠來看,我們應有的心態是:第一,不管別人接受不接受,接受到哪一步,我們都要有自信。我們既然在自己的土壤上走了幾千年,形成了中國道路,我們就要有一種文化定力和文明定力,照著我們自己的路子走下去。

  第二,在文明和政治定力的基礎上,還要注意把中國道路中蘊含的文化特色和價值觀優勢,彰顯到世界面前。比如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與外國的實際經濟交往中,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這就是我們的價值觀優勢。不像一些西方國家在經濟交往中往往夾雜著政治、文化各方面的一些考量。通過各種方式把這些東西彰顯出來,以實際情況告訴世界,中華文化及中國道路是有道義高點的,中國的形象是可信、可愛、可敬的。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有信心和耐心,歸根到底就是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維護好,中國沿著這個路走下去,是能夠化解上述各種各樣衝突的。只要我們的發展不遲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不延緩、不遭受挫折,能夠按照規定的戰略目標往前走,就有了體現自身信心的最大依據。我們的耐心跟信心結合在一起,就讓我們有足夠的衝勁和能力去實現目標。

  只要我們把路走好了,別人就動搖不了我們的道路、制度和文明,不僅動搖不了,早晚有一天還要走到“接受三步曲”中去,要麼承認中國道路是客觀存在,要麼承認中國道路是合理的,要麼覺得這裡面還有許多可取之處。因為在信息時代,自媒體和社交媒體越來越發達,儘管一些西方傳統精英媒體不願意報道中國先進的一面,但是很多西方民眾是看在眼裡的。只要中國發展的好,久而久之,西方民眾就會自發地在自媒體和社交媒體上傳播中國的經驗。

  比如面對疫情,中國首先把自己應對疫情的事情做好,我們確實為人民群眾提供了好的防疫服務,而且人民也自覺配合,加上中國有很強的動員能力和組織能力,這些確實比西方的一些制度安排要優越。這不僅讓我們擁有信心和耐心,也讓很多西方民眾開始注意到“中國經驗”。

  中國本身是一部內容很豐富、故事很跌蕩、跨度很漫長的一部大書。而且,每一個中國人都是這部書的內容因子。這就帶來一個問題,我們怎樣跳出我們所處的那一部分,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翻閱中國這部大書,來讀懂中國。

  要讀懂中國,就需要去讀懂今天的這種局面,今天的生活是怎麼來的?不僅要有縱向的思維,還得有橫向的比較,還要跳出中國本身來看中國。就中國談中國,有些問題不一定能看得清楚看得透徹。當你把中國放在世界大勢面前,放在近代歷史、世界歷史當中來看,你會發現這個國家的變化有多麼大,這個國家的經歷有多麼坎坷,她的奮鬥是多麼不容易。也就會明白,人民的訴求究竟是什麼,中國為什麼要走上自己的發展道路。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陳晉(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委員,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副主任)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