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馬凱碩文章:亞洲,應該對北約說“不”
http://www.CRNTT.com   2021-07-01 13:16:04


馬凱碩文章:亞洲,應該對北約說“不”(圖片來源:參考消息網)
 
  西方向烏克蘭擴張的危險是眾所周知的。如果把烏克蘭視作東西方對抗的地點之一,那麼數十年來把俄羅斯和西方——尤其是俄羅斯和歐洲——納入國際合作體系的希望就會化為泡影”。

  可悲的是,自2014年以來,烏克蘭變成了“分裂”的國家。如果北約表現出更大的地緣政治克制,這些問題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後冷戰時期的北約的第二個主要弱點是,其行為反映了一句老話:如果你是一把錘子,那麼每個問題看起來都像是釘子。

  說來也奇怪,在冷戰期間,北約對外國投下的炸彈很少。自冷戰結束以來,北約向許多國家投擲了大量炸彈。1999年3月至6月,北約的轟炸行動估計在前南斯拉夫造成500名平民死亡。北約還在那裡投下了數千枚集束炸彈,儘管根據2010年的《集束彈藥公約》,使用集束炸彈是非法的。

  2011年北約對利比亞發動空襲,投下了7700枚炸彈。

  根據國際法,北約的許多轟炸行動是非法的。我清楚地記得,1999年北約決定轟炸南斯拉夫部隊時,我在渥太華一位加拿大前外交官的家中吃晚餐。這位外交官對此深感憂慮。北約的軍事行動既不是自衛,也沒有得到聯合國安理會授權,根據國際法,這顯然是非法的。

  事實上,國際刑事法庭前南斯拉夫問題特別檢察官卡拉·德爾蓬特女士曾試圖調查北約是否在前南斯拉夫犯下戰爭罪。儘管大多數北約國家相信國際法神聖不可侵犯,但它們施加了太多政治壓力,導致德爾蓬特女士無法展開調查。

  更糟糕的是,北約經常發起軍事行動,造成災難後果後,一走了之。利比亞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卡扎菲被趕下台後,北約國家欣喜若狂。然而,這個國家分裂並陷入內戰後,北約一走了之。多年前,美國前國務卿科林·鮑威爾曾對此類軍事干預提出警告,他援引水晶店常見的告示說:“打碎了要負責。”北約丟下爛攤子不管。

  這就導致了第三個危險:東亞形成了一種非常謹慎和務實的地緣政治文化。在冷戰結束後的30年裡,北約向許多國家投下了數千枚炸彈。相比之下,在同一時期,東亞任何地方都沒有被投過炸彈。

  因此,這就是我們在北約把“觸角”從大西洋伸向太平洋時面臨的最大危險:它可能最終把災難性的好戰文化輸出到東亞相對和平的環境中。

  事實上,如果北約是一個明智的、思考和學習型的組織,它實際上應該向東亞學習——尤其是東盟維持和平之道。然而,它反其道而行之,給我們地區帶來了真正的危險。

  鑒於北約文化的潛在擴張對東亞構成的風險,所有東亞國家都應該同聲對北約說不。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