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量身定制“瘦身攻略”讓電動汽車跑得更快更遠
http://www.CRNTT.com   2021-06-30 16:11:53


 
  車子既要減重又要保證性能,為了解決這一看似矛盾的需求,研究人員不僅在材料上,更在製造工藝上使出了“十八般武藝”。

  “我們的一大突破是在A柱和B柱的加強件上採用超高強鋼。”趙會解釋,A柱是左前方和右前方連接車頂和前艙的連接柱;B柱在駕駛艙的前座和後座之間,安全帶就在B柱上。A柱、B柱都是支撐車輛結構強度的主要部分,強度越高,車身抗撞擊能力越強。對此,研發人員基於碰撞傳力,國內首次在A柱的加強件上採用1700兆帕(MPa)高強鋼3D輥彎成型技術,B柱採用1800MPa熱成型技術,將減重需求、駕駛舒適性和安全性三者融合,有效保護乘員安全。

  鎂合金比鋁合金輕,針對此材料工藝特點,研發團隊在座椅骨架和轉向支撐方面採用鎂合金壓鑄工藝,不僅零件集成化程度高,尺寸穩定,安裝精度高,各項性能均滿足要求,而且相比鋼制件減重30%以上。

  為了讓鋁合金減重,研發團隊在鋁合金後連接件採用多腔體複雜截面設計方案,代替鋁合金壓鑄成型,大幅降低成本,並實現減重40%。張金生說,這個安裝精度要在2毫米以內,是輕量化零部件製造上的關鍵點。

  同時,團隊研發了鋁合金高真空壓鑄技術,實現鋁合金減震塔一模兩件模具設計、生產及裝車性能驗證,減震塔零件可焊接可鉚接。“它的壁厚最薄處才2毫米,屈服強度達120兆帕,延伸率達12%。這對於材料製造工藝和控制要求非常高,我們在這方面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趙會表示。

  如何將這麼多材料連接在一起也是挑戰。對此,團隊在工藝製造和設計方面,開展了碳纖維、鋁合金、鎂合金等14種輕質零部件成型技術研究,通過多種異質輕質材料連接技術研究,項目實現了多種異質材料間的高效連接。同時,項目突破多種輕量化材料集成設計技術,開發了“碳—鋁—鋼—鎂”多種材料集成車身結構,碳纖維+鋁合金占比76%,車身減重達31%。上車身採用膠接為主、膠鉚結合的連接方式,鋁車架採用焊接、鉚接等連接方式, 實現連接強度與韌性的有機統一。

  在整車集成方面,項目完成車身從全傳統材料—混合材料—全新材料三階段的設計與開發,解決新材料集成設計能力和新結構設計經驗不足問題,實現了多材料輕量化車身達成碰撞安全五星結構耐撞性的目標。

  “在試驗評價方面,針對碳纖維車身純電動轎車的設計、製造、服役的技術特點和零部件、系統及整車的性能要求,項目團隊完成167項試驗,建立了適用於輕量化純電動轎車的測試評價體系。”趙會表示,通過基礎技術研究與創新應用研究的有機結合,多項關鍵輕量化技術已實現在長安及行業其他車型上的成果落地。

  趙會表示,接下來,他們將繼續研究輕量化的新能源汽車的量產化問題,讓更輕更安全的新能源汽車走向市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