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高明見:接種AZ猝死 不能死得不明不白
http://www.CRNTT.com   2021-06-24 16:28:58


 
  例如打疫苗後的生理徵象或參數,如血壓、體溫、脈搏、呼吸,甚至是血氧的變化,這些變化是否對己經虛弱多重共病的老人,會造成相當程度的衝擊而誘發他們的惡化而猝死。呼籲對特別是住在安養機構或醫院等機構的重大風險患者、長期臥床患者,至少要定時量測血壓、體溫、呼吸及血氧等數值,並做成紀錄,最好是有連續的心電圖的監測以及抽血檢驗血液的化學指數。唯有監測並取得這些數值,才能據以分析猝死者是否與接種疫苗有相關;換言之,如果有監測這些生理徵象或參數,才能在猝死後,據以分析其死因,而排除與接種疫苗猝死的直接相關因素或證據。

  平常一般人,其實很少在施打疫苗後,量測自身體溫、呼吸、血壓、心跳,倘若自身血壓偏高時,也往往不自知,通常是透過血壓計一量才被數值驚嚇。若經過評估各項身體指數,民眾適合或不適合施打疫苗、或應何時施打疫苗,據以用這些數據讓接受疫苗的民眾自我評估健康風險,才是透明施政的開始,而非讓謠傳的坊間傳言一傳再傳,反讓疫苗的施打率停滯不前。而在施打疫苗後,密切關注自身的各項生理徵象或參數,才能得知自己的身體健康變化。

  若只簡單歸納這100多例的猝死者,死因是年老多病或風燭殘年,實在有點死得不明不白。缺乏數據化的監測資料,無法直接證明施打疫苗的品質,也會一再動搖民眾對指揮中心的信任與透明施政的可信度。與其讓這些平白無辜死去的生命數一再增加,民眾徒增要不要打疫苗或者要打哪個品牌疫苗的疑慮,指揮中心應有一套科學與醫學上的說理,每日釐清這些打疫苗後猝死的案例死因,並加以公布其身體監測數值與死因的關係,讓民眾安心接種並養成監測自我健康的各項數據習慣,以常保安康。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