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家人耐心聆聽 與患者關係改善
http://www.CRNTT.com   2021-06-20 16:58:59


  中評社北京6月20日電/據大公報報道,記者方學明報道:患有發展性語言障礙的兒童,在語言理解或表達方面表現較弱,影響他們日常與人溝通的能力及社交發展。由於口語是閱讀及寫作的基礎,患者因語言問題,往往未能有效運用語言來學習和掌握知識,學業成績因而受影響。同時較大機會出現讀寫障礙,以及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及動作協調障礙等問題。

  香港家庭調解協會總幹事梁淑瑜表示,根據臨床分析,一般患有語言障礙的學童,特征包括自我形象低、易發脾氣、只喜歡獨處、不喜歡與人溝通等,但其實他們的智商與一般學童沒有分別。有研究顯示,他們的五感能力例如觀察力、音樂、藝術或分析力等能力,可能遠超常人,“好多偉人都有語言障礙,例如愛因斯坦、愛迪生等。”

  切勿心急打斷對方講話

  她認為,家長與患語言障礙學童相處,最重要有耐性,切忌心急打斷對方表達,亦切忌發脾氣,“佢哋有時講每一只字要等十幾秒,有時詞不達意,但我哋要慢慢聽,盡量明白佢想表達的意思,千祈唔好佢一開口,就打斷佢表達意見的權利,結果只會令雙方關係更惡劣。”

  梁淑瑜表示,曾接觸一個求助個案,母親說無法與患語言障礙的女兒溝通,雙方關係十分惡劣,女兒經常“有意無意”破壞家中家具發洩,令母親苦惱。梁淑瑜與女兒傾談,發現她做出種種破壞行為,源於她認為全世界不明白她,她希望有人願意聽她表達意見,但沒人給予機會。

  梁淑瑜將這情況告知這位母親,母親收斂急躁性格,嘗試花多些時間聆聽女兒表達,母女關係於是好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