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莫讓“流量”追求傷害公序良俗
http://www.CRNTT.com   2021-06-17 16:07:13


  中評社北京6月17日電/網評:莫讓“流量”追求傷害公序良俗

  來源:東方網 作者:郝冬梅

  有個叫老齊的作者,寫了10年詩歌和散文,還是沒有什麼名氣。沒有人找他約稿,沒有人找他簽字,甚至市裡開個筆會、研討會之類,也沒有人通知他參加。為此他很苦惱。一個多年不見的老朋友提醒他,應該找一個全國有名的評論家給你搞一篇評論。此後,一位評論家給他撰寫了一篇題為《無恥而糜爛的寫作——評老齊的作品》的文章,老齊終於出名了,“越罵越出名”成為一種現象。(6月17日《寧波日報》)

  起初,老齊看到這篇“謾罵自己的文章”十分氣憤:讓你寫文章誇我幾句,結果你卻把我罵的“狗血噴頭”。可是,沒過幾天,老齊就“樂享成果”了。由於這篇謾罵自己的文章,老齊終於出名了,而且是“越罵越出名”,讀者多了,約稿的多了,稿費價格也上去了。

  “越罵越出名”已經成為一種畸變的文化,畸變的追求。前幾天,在我們當地的幾個某“短視頻號”上,看到幾個這樣的“短視頻號”場景:一個“短視頻號”是一位農村婦女開設的,她每天的內容都是一個風格,就是說些“違反常理”“違反良俗”的話,每次說那麼一兩句;一個“短視頻號”是一位超市管理員開設的,她的風格是“文明地罵人”。刷到這兩個“短視頻號”的時候,我是嗤之以鼻的,認為這樣的內容是不可能長久的,也會被人們丟進垃圾筐裡的。可是沒想到的是,僅僅幾天時間,這兩個“短視頻號”就成為了我們當地的網紅。

  原因其實很簡單,在這兩個“短視頻號”上留言的內容都是“罵她們的”,結果是“越罵越出名”,在廣大網友的謾罵聲中,內容低劣的“短視頻號”就“一夜走紅”了,甚至有小餐飲店找她們代言廣告。

  在這個流量時代,一些人為了出名,為了流量,而丟失了底線。這些內容低劣的賬號原本應該是“無人搭理”的。而遺憾的是,“黑紅”也是“紅”,在謾罵聲中,被罵的人成就了 “流量”,獲得了“利益”。一個追崇“越罵越出名”的文化氛圍是可怕的。如果任由“低劣的文化”大行其道,勢必會影響正能量的傳播;而且,逐利是人的本性,當發現被罵的越多,就越能帶來好處的時候,人們的價值觀難免會跑偏。這對一個社會的文化、文明發展都是不利的。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