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有效促進消費持續增長
http://www.CRNTT.com   2021-06-08 09:25:27


  中評社北京6月8日電/從今年前幾個月的統計數據看,中國內需恢復在穩步推進,消費增長保持擴張態勢,但仍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把“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全面促進消費”的要求和部署落到實處,進一步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需深入分析目前有哪些制約消費的突出因素,並以此為著眼點對症施策,統籌考慮短期措施和長期措施,從而有效促進消費的持續增長。

  國內消費的特征與趨勢

  經濟日報發表北京大學博士後陳安娜文章表示,當前,中國居民消費總體處於恢復之中,但還未恢復到疫情前的良好態勢。在需求側方面,零售業呈現出較好態勢,特別是疫情期間催生出的線上經濟,拉動了零售業消費的整體增長,但餐飲業、線下實體店、酒店住房、交通運輸業等領域,還都處於逐步復甦中。而且,第三產業中不同行業、不同領域存在消費不均衡現象。

  總體來看,當前消費的回升雖然面臨挑戰和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但仍然具有較穩健的經濟基礎。未來消費總體將保持穩步回升、持續升級的趨勢。隨著全球疫情防控形勢的逐步好轉,我們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穩步實施培育完整內需體系的一系列舉措,國內消費市場的整體回升還有很大潛力,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望進一步提高。

  制約消費的主要因素

  文章分析,從現實情況看,除了受全球疫情形勢及國際經濟持續下行的影響之外,目前制約國內消費比較突出的因素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國內消費需求轉型升級,有效供給不足。當前居民消費需求已從“有沒有”向“好不好”升級,品質型消費逐漸取代溫飽型消費,成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需求側的轉型升級對供給側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一些領域依然存在因優質供給不足而抑制居民消費意願、制約消費升級的現象,有效供給仍顯不足的問題亟待解決。

  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較低,制約了消費進一步擴大。收入是消費的基礎,消費取決於收入的增長,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響居民消費的最主要因素。雖然中國人均GDP已經突破1萬美元,但人均可支配收入依然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居民消費的購買力。

  新型消費存在亂象,影響了消費意願。線上購物、直播帶貨等順應了疫情防控的需要和居民的消費需求,已經成為很多人的新消費方式。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關係消費者切身利益的問題,如個人信息安全問題、金融風險問題、消費陷阱問題等,給消費者帶來困擾、造成損失,並使消費者的消費意願受挫。

  今年穩定和擴大消費的著力點

  文章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穩定和擴大消費”作出了一系列部署,瞄准這些著力點,當前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加快推進電商、快遞進農村,進一步擴大縣鄉消費。一是應借助近年來快速發展成熟的創新型社交電商平台,將各類農產品與消費者需求更迅捷、更便利地鏈接起來。同時,要延伸產業鏈,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貫通供應鏈,完善農產品流通設施;提升價值鏈,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二是應進一步完善升級鄉村物流和互聯網等基礎設施。加快建設農村現代物流體系,包括建設道路、配送中心等流通設施,打造智慧供應鏈,加快互聯網技術賦能農業生產銷售,推動建設農村供應鏈信息平台。三是應解決好快遞物流堵在“最後一公里”的問題。通過設立電子商務服務站等打通物流瓶頸。四是應建立工業品和網貨下鄉物流倉儲中心,分段分塊負責下鄉工業品和網貨物流服務。

  積極拓展健康、文化、旅遊、體育等服務消費領域。要促進這些領域的服務消費,就要引導人們增強健康意識、加強體育鍛煉,激發人們對文化和旅遊的興趣和愛好;就要推進健康、文化、旅遊、體育消費持續提質擴容,進一步完善相關領域的消費設施,優化消費環境,提供更為豐富和多元的消費產品和服務,健全相關消費政策,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提升消費體驗;就要落實惠民政策,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快相關領域的改革,最大限度地減少居民進行消費的後顧之憂,提升居民的消費熱情。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