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底座”
http://www.CRNTT.com   2021-06-07 08:18:07


  中評社北京6月7日電/近年來,大數據中心成了“香餑餑”,不少地方競相投資建設,各種大數據中心如雨後春笋般湧現。截至2020年底,中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規模約500萬架,近5年年均增速逾30%,是全球平均增速的2.3倍。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顧陽評論文章表示,大數據中心受追捧,並非沒有道理。在全社會數據總量爆發式增長的情況下,大數據中心作為數字經濟的“底座”,不僅為各行業“上雲用數賦智”提供了基礎性支撐,也為數據這一新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創造了可能。

  但也要看到,大數據中心“一哄而上”,可能帶來產能過剩風險,而數據中心之間若不聯通,還會造成有效數據處理能力不足。不僅如此,大數據中心自身綠色發展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據統計,當前中國各類數據中心年用電量已占全社會用電的2%左右,耗電量增速連續多年保持在10%以上,以至於東部一些地區明確將數據中心定位為高耗能產業加以限制發展,而西部地區雖可再生能源豐富、氣候適宜,但受限於網絡帶寬小、跨省傳輸成本高等瓶頸,難以有效承接東部需求,進一步加劇了市場供需的失衡。

  在此背景下,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日前聯合印發《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對全國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進行了整體布局,同時啟動了“東數西算”工程,可謂既必要又及時。

  文章稱,事實上,在中國宣布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背景下,市場各方對一體化推動大數據中心協調發展的呼聲漸高。一方面,亟需改進大數據中心的建設布局、發展模式,推動大數據中心向綠色高效、集約化發展轉型;另一方面,要加快推動數據中心、雲、網絡之間的協同聯動,避免形成數據中心“孤島”效應,提高資源的整體利用率。上述實施方案的出台,可謂從國家層面為中國算力網絡體系建設提供了“施工圖”。

  有市場觀點認為,大數據中心兼具地產屬性和IT屬性,是“IT中最像地產的,地產中最像IT的”。確實,一些地方存在借大數據中心之名圈地發展房地產的現象,但以此給大數據中心進行“畫像”,顯然是對大數據產業的一種誤讀。需要強調的是,大數據中心不應簡單地被定義為數據的倉儲空間,它還應具備數據加工和智能化分析的功能。換言之,大數據中心的建設,不僅要增加數據的存儲能力,還要強化在算法、算力上的能力,推動大數據中心從“瓦特”向“比特”的轉化。

  文章分析,這恰恰正是實施“東數西算”工程的目的所在。按照實施方案,依托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城市群,以及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全國算力網絡樞紐節點,統籌規劃大數據中心的建設布局,引導大數據中心適度集聚並形成數據中心集群,且在集群之間建立高速數據中心直聯網絡,最終形成以數據流為導向的新型算力網絡格局。

  從經濟角度看,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是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技術經濟最優化的必然選擇。打個比方,就如同南水北調工程中的水、西電東輸工程中的電,“東數西算”工程中的數據同樣至關重要。當然,從大數據中心建設到數據要素跨域流通,不只是單純的技術問題,更是實現產業聚集、區域均衡發展的重要路徑。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為抓手,通過數據流引領帶動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等,不僅有助於打通中國東西部數字經濟的大動脈,也將為數字中國建設注入新動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