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見義勇為者落戶大城市的導向意義
http://www.CRNTT.com   2021-06-06 14:09:10


  中評社北京6月6日電/網評:見義勇為者落戶大城市的導向意義

  來源:東方網 作者:劉純銀

  2018年起,北京市開始實施積分落戶政策,獲得市級以上榮譽稱號的見義勇為人員可加20分。截至目前,已有3名見義勇為人員獲得落戶北京資格。

  見義勇為、匡扶正義、扶危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弘揚社會正能量的具體體現。近幾年來,全國湧現出了一大批見義勇為者,他們為維護社會治安、保護國家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盡心盡力,他們有的負傷致殘,有的甚至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路見不平一聲吼”的英雄氣概,才使一些違法犯罪分子不敢囂張,不敢胡作非為。

  然而,近些年來偶見見義勇為行為反被訛的現象,讓見義勇為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應有保障,明明做了好事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有的反而成了受害者,以致面對“老人摔倒要不要扶”等類似行為,讓那些有心想做好事而不敢輕易去做的兩難困境,不知讓多少人感到寒心。

  讓人高興地看到:作為人人向往的地方——首都北京,出台相關政策,創造條件為見義勇為者落戶北京,不僅彰顯地方政府對見義勇為行為的充分肯定,也是對見義勇為者給予最高“含金量”褒獎。毫無疑問,這種創造條件讓見義勇為者能落戶北京等大城市能有效引導社會風尚的向好。

  古人雲:“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這個“德”實際上就是我們講的“義”。如果在義字後面加一個字,變成“義務”,那麼可能就更容易理解了。“義務”就是責任,如果在我們有能力並且有機會去盡義務時,理應當仁不讓。在不斷地強調國家責任的同時,切不可忘記向全社會發出相應的道德呼籲,從而鼓勵更多地方政府、社會或企業建立激勵見義勇為者成長的制度。

  更何況見義勇為是高難度也是高風險行為,在趨利避害的心態支配下,如我們不盡快完善有關保障措施或獎勵政策,人們路見不平可能會袖手旁觀者。同時,進一步弘揚見義勇為精神,是懲惡揚善的客觀需要,是維護社會穩定、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社會主義文明社會的重要舉措。但願各地的見義勇為制度能夠不斷修改完善並付諸實施,真正為見義勇為者卸下了精神壓力、物質負擔。但願不再出現第二個“韋兆安”這樣的悲劇,但願不再有英雄流血又流淚現象,但願我們的社會永遠和諧安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