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三個“共同體”
http://www.CRNTT.com   2021-06-05 09:56:23


 
  字數五變六、六變七,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一是尊重自然規律,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宜濕則濕,宜荒則荒,宜沙則沙;二是處理好山水林田湖草沙的關係,以水定綠、以水定林、量水而行。

  習近平總書記說:“有些地方種樹還林,把農耕地改了,有些地方不適合改造沙漠,反而花高成本去改造,這些都不行。首先要做好研究、搞好規劃,朝科學的方向去改造,不顧實際就會南轅北轍,賠了夫人又折兵、竹籃打水一場空。” 

  生態文明新形態: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 

  100多年前,面對突飛猛進的工業文明,馬克思忠告說:“文明如果是自發地發展,而不是自覺地發展,則留給自己的是荒漠。” 

  隨著史無前例的工業化進程,面臨嚴峻的國內生態環境問題的同時,中國也面對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挑戰。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人類文明要往哪裡去,中國怎麼辦?一個偉大的民族,一個先進的政黨,總能在最迫切需要的時刻,直面時代提出的問題並作出回答。

  2013年5月24日,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成果。人類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要求。

  黨的十九大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落實減排承諾”“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