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日電/據央視新聞報道,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5個方面部署了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重點任務, 第一項即為“要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總書記進一步指出:“加強基礎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要求,是我們從未知到已知、從不確定性到確定性的必然選擇。”
“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多次談到了基礎研究、探索性研究的重要性,我認為這是黨中央在科學研究方面具有的高度戰略眼光。”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熱工所副所長馮曉娟頗有感觸地說:“基礎研究探究自然規律,從事基礎研究也首先需要符合自然規律,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敗。只有從國家的層面不斷鼓勵探索,才可能推動原始性創新。”
作為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基礎研究是科技大廈最重要的“地基”。“我國面臨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有搞清楚。”總書記曾一語中的點明我國面臨的“卡脖子”技術問題的症結所在。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副所長郝偉坦言,基礎學科的研究是裝備技術發展的基石,我們在材料、部組件等某些領域的基礎相對薄弱,研發投入偏少,技術發展速度偏慢、水平較低,導致我國部分技術領域的發展受制於人。他建議,加大在材料、部組件(軸承、關節、電機、滑環等)等基礎應用領域的科研投入,夯實關鍵核心基礎技術研究。
“總書記在講話中特別指出,基礎理論的研究,要突出應用牽引;重大技術攻關,要堅持問題導向。我以為這是總書記為我們科技工作者新時期的科技創新工作吹響集結號與衝鋒號。”清華副校長尤政院士如是說。
一個多月前的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也著重強調了基礎研究的重要作用,指出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往往萌發於深厚的基礎研究,產生於學科交叉領域,大學在這兩方面具有天然優勢。要保持對基礎研究的持續投入,鼓勵自由探索,敢於質疑現有理論,勇於開拓新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