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後疫情時代“一帶一路”的轉型與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1-06-22 00:21:37


作為國際合作的典範,“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就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中評社╱題:後疫情時代“一帶一路”的轉型與發展 作者:儲昭根(杭州),博士、浙江理工大學特聘教授,“一帶一路”與非傳統安全中心主任;朱棟銘(杭州),浙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9級研究生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發展和世界政治格局造成的影響持續發酵。“一帶一路”建設應保持定力,轉“危”為“機”,突破全球產業供應鏈困局,實現合作領域從單一、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向數字產業、智慧醫療等多元產業建設轉型,在打造數字化“健康絲綢之路”的基礎上,通過積極對接帶路國家自身發展戰略進而完善頂層設計,深化并拓展國際合作,建設并健全相關制度體系和平台。進而,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良性互動來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轉型發展,推動後疫情時代全球化進入新階段,使其更好地成為助力全球經濟復蘇的力量之源。

  新冠肺炎疫情作為一場席捲全球的“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極大限制了人員流動和商品交易,使得08年金融危機後復蘇疲乏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甚至可能成為“壓垮經濟全球化的最後一根稻草”[1]。

  在後疫情時代,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全球市場日漸萎縮,貿易保護主義興起成為當今外部環境的新特點,但這并不意味著全球經濟就此一蹶不振,各國共同發展成為歷史。與之相反,從中長期看,經濟全球化仍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各國分工合作、互利共贏仍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作為國際合作的典範,“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就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有力維護了各國的共同利益并促進相關合作,“五通”建設卓有成效,取得的國際經貿合作成果舉世矚目。“一帶一路”倡議作為新形勢下中國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平台,同時也是陸上國家在海洋文明占據經濟優勢很長時間後再現繁榮的機會。突如其來的全球性疫情將對共建“一帶一路”產生怎樣深遠的影響?後疫情時代“一帶一路”倡議如何實現轉型發展成為國內外專家學者探究的熱點。

  一、疫情常態化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在全球範圍內的迅速傳播,迫使各國政府采取強制措施限制跨區域的人員往來,阻礙商品交易和資金流通,使得各國的生產停滯,失業率陡增,對世界經濟發展的長期影響則更為深遠。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絕大多數國家國內生產總值負增長,失業率上升。同時國際直接投資斷崖式下降,全球債務水平快速攀升,世界貿易顯著萎縮。

  2021年的世界仍在新冠肺炎疫情陰影籠罩之下,但隨著各國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斷深化和多款新冠疫苗的上市,全球經濟復蘇已現曙光。世界銀行預測世界經濟在2021年增長4.0%,IMF則預測全球經濟在2021年和2022年將分別增長5.5%和4.2%。雖然疫情給全世界,包括共建“一帶一路”造成了嚴重衝擊,但“一帶一路”合作不僅沒有止步,反而逆勢前行,又取得了新的進展,展現出強勁韌性。

  1.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

  作為全球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新冠疫情對公共衛生體系較脆弱的國家和易受疫情影響的國家造成重大挑戰,同時對各國公共衛生治理體系造成極大負擔,除此之外,還存在以下方面的影響:

  (一)全球產業鏈受到衝擊

  新冠疫情爆發之後,全球數十億人被禁足,無數企業破產,無數人失業,全球產業鏈被嚴重破壞,對產業鏈和供應鏈影響之深和之廣得到了充分認識。疫情作為一次對經濟全球化的壓力測試,迫使不少跨國企業重新評估帶路國家的產業鏈,逐步分散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製造業供應鏈。[2]同時,疫情的衝擊使得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加劇了“一帶一路”沿綫國家的資金短缺,而各國的限制措施阻礙了國家間經貿交流,致使東南亞、日韓、歐盟等境外供應鏈發生斷裂,極大影響了“一帶一路”項目的建設。[3]全球供應鏈受阻導致部分產業鏈解體,少數國家甚至以供應鏈安全為藉口,重提“中國威脅論”,謀求去中國化。

  (二)貿易、金融活躍度下降

  2020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大量行業停擺、工廠停產,貨物運輸不暢,各國為應對疫情陸續采取了貿易限制性措施,全球貿易往來的活躍度大幅下降。WTO於2020年10月預測2020年全球貿易降幅收窄至9.2%,小於4月份預計32%-13%的降幅,全球服務貿易活動指數在2020年從約125跌至95,降幅約達24%,遠超2008年金融危機的9%。[4]疫情不僅對貿易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更惡化了全球的投資環境,“一帶一路”沿綫投資也受到較大的影響。

  隨著疫情在全球加速擴散,全球金融市場的股票、利率、匯率等均受到衝擊,銀行利息淨收入及利差持續面臨顯著下行壓力。全球金融穩定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壞,世界經濟陷入大範圍停滯,各國政府為防止經濟增長的急劇下滑,采取了緊急貨幣和財政政策,截至2020年9月,全球範圍內的財政支持規模已達11.5萬億美元。IMF在2020年3月至9月為80個國家提供了約910億美元的融資,同時在其控災減災信托下29個國家獲得債務減免。[5]實體企業經營面臨供需兩側衝擊,尤其是出口依存度高、加工貿易占比高的供應型企業受到的影響更為明顯,而“一帶一路”資產面臨質量惡化的風險。據外交部估計,約20%的“一帶一路”在建項目受到嚴重影響,30%-40%的項目受到一定程度影響,企業投資態度更為審慎。[6]

  巴魯阿(Suborna Barua)指出疫情會改變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和貿易關係,將主要以削弱中國在供應鏈的地位、新型貿易壁壘及偏向性貿易協定等形式出現。未來可能出現一種非全球化的模式,各國將商品生產的重心轉向國內以減少緊急情況下對其他國家的依賴。[7]這無疑對“一帶一路”倡議發展而言是一種削弱。

  (三)疫情引發國際社會的焦慮及戒心

  疫情還引發了“一帶一路”能否持續的焦慮。世界已經意識到過度依賴中國和全球化經濟的風險,此次疫情因而加重人們對於與中國建立聯繫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謹慎和戒心。[8]相比於“天災”,影響更為惡劣的是“人禍”。以美國為首的部分西方國家將病毒政治化,將新冠肺炎病毒冠以“中國病毒”之名,煽動民衆抵制中國,推動國際負面輿情持續發酵,進一步引發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擔憂。

  逆全球化無疑為共建“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增加了難度。理查德·哈斯(Richard N. Haass)指出疫情推動國家朝著選擇性的自給自足邁出更大的步伐,降低了世界各國對於解決區域或全球問題(包括氣候變化)的意願或承諾。[9]

  不過,賽弗拉·阿肯(Saifullah Akon)卻認為中國通過向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提供必要的醫療物資來保持密切聯繫從而實現“一帶一路”倡議長期化的行為并不能幫助中國領導後疫情時代的世界,就姑且認為疫情為中國重構全球秩序提供了機會。[10]

  綜上所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不僅僅是全球經濟發展,更是對世界政治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國內外學者探討了疫情對“一帶一路”建設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從多個維度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但是,隨著中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開展抗疫合作,疫情也為深化“一帶一路”合作帶來潛在的機遇。

  2.疫情帶來的潛在機遇

  (一)以疫情防控合作促進沿綫國全方位合作

  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產,3月起製造業PMI一直處於擴張區間,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率先開展抗疫合作,為深化“一帶一路”沿綫國全方位合作提供了基礎。

  在嚴格防疫前提下,“一帶一路”項目堅持運行,中國已有81家中央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綫承擔了超過3400個項目,大多數項目在正常開展,特別是“一帶一路”的重點項目,沒有一例因此而停工。疫情期間,雅萬高鐵、中老鐵路克服疫情影響順利推進,格魯吉亞E60高速公路等600多個項目順利完工。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不斷深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產業、經貿、科技創新、公共衛生等領域的務實合作,“一帶一路”進而成為沿綫國家的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復蘇之路、增長之路。

  除了經貿合作,針對此次全球疫情,我們還可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倡議政策溝通和民心相通的橋梁和平台作用,鼓勵民衆分享抗疫和心理疏導經驗,推動新一輪衛生合作項目。通過致力於疫情下的數字貿易、服務貿易、產業結構轉型等國際貿易發展著力點,優化國際市場布局,逐步釋放“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的潛能。[11]更進一步地,考慮如何充分利用疫情形成的戰略間歇期及時機調整戰綫,確保重點地區的項目開展,在完善公共衛生治理及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普及電商、5G等新技術,促進沿綫國家產業鏈轉型,同時擴展人民幣國際化空間,進一步強化“一帶一路”軟實力建設。[12]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