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橋梁 既“身強體壯”又“聰明過人”
http://www.CRNTT.com   2021-05-28 15:40:02


 
    他認為,目前中國橋梁領域對基礎性研究重視程度不夠,缺少延續性,原創性成果較少;材料技術與橋梁產業需求吻合度不高,材料研發及產業化水平亟待提升;建造技術、設計技術面臨變革,專業軟件亟待國產化,智能建造水平有待提高;監測精度及穩定性有待提高,智能信息技術研究應用不足;多學科融合的智能橋梁學科體系尚未建立。

    智能是橋梁工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和核心

    在張喜剛看來,安全、智能、綠色是中國橋梁高質量發展的方向,而智能是橋梁工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和核心,“工業化、信息化、智能化”則是智能橋梁的三大要素。

    “工業化可以實現橋梁快速製造,穩定質量;信息化則可以對橋梁實時監測,動態管控;智能化則可以實現科學建造和智能決策。”張喜剛說。

    他所說的智能化包括智能設計、智能建造、智能管養、智能使用。他舉了個例子,傳統橋梁設計依靠工程師的經驗和工人的現場施工,而憑借全新智能化的流程和平台,大橋可以在數字化建模後,在工廠由機器加工生產構件、由施工裝備現場拼裝。大橋設計施工的全過程數字檔案,可以交給管養團隊結合後期橋梁監測數據,給大橋做體檢,怎麼養護,何時養護,需要多大投入,都可以智能化管理。

    對此,東南大學橋梁研究中心將致力於橋梁結構安全、智能建養的研究,聚焦橋梁新材料及組合結構、橋梁新型基礎、橋梁動力災變及安全控制、橋梁智能建造、橋梁智能監測及管養等橋梁工程前瞻性、戰略性、創新性的基礎理論方法和關鍵核心技術,建設多學科共建的科技創新基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