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李宇陽:香港科研貢獻國家大有可為
http://www.CRNTT.com   2021-05-26 17:42:19


  中評社香港5月26日電/據大公報報道,中國航天人的浪漫是在逐夢星辰之時,仍把滿天神話照進理想現實,在抬頭仰望星空之際,卻依然腳踏實地,永無止境地探索求真。向天而問,敢上九天之攬月,還人間以理想,還光年以文明。

  近日,位於中國四川省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在銀河系內發現首批超高能宇宙加速器,並記錄到最高1.4拍電子伏伽馬光子(拍=千萬億)。此次發現意義重大,不僅改變了人類對銀河系粒子加速的傳統認知,更是人類社會目前觀測到的最高能量光子,開啟“超高能伽馬天文學”時代,向著解決宇宙線起源這一科學難題邁出關鍵一步。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兩千多年前,我國偉大詩人屈原便以長詩《天問》向天地、自然發出刺破鴻蒙的古人哲思。兩千多年後,當世人再次仰望浩瀚星空之時,“天問”已經成為國家火星探測計劃的重要名字,中國首個成功登陸火星的探測器就名為“天問一號”。如今,我們每走的一小步不僅是還世人以驚喜,更是對前人、對整個民族探求真理堅韌不拔精神的尊重與傳承。

  嫦娥、玉兔、天宮、北斗這樣一個個存在於神話中的名字,現如今都已被載入中國航天夢,成為航天人的浪漫,神話般的現實。回首往昔,中國航天事業從零起步,踏上通向星辰大海的逐夢之旅,從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到載人航天器神舟七號完成首次航天員空間出艙活動;從嫦娥三號月球軟著陸無人探測器令嫦娥奔月不再成為幻想,再到“祝融號”火星車成功在火星表面開始巡視探測。上述過程儘管風雨兼程,但雖遠不怠;逐夢蒼穹,依然步履堅實。

  在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進程中,香港不應缺席更要積極參與,為實現民族航天夢貢獻自己的力量。香港理工大學曾多次參與國家太空項目,例如近期嫦娥五號成功採集月球樣本作為國家太空探索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但在其背後則是理工大學團隊十年逾千次的實驗,理大更是作為香港唯一有份參與嫦娥五號任務的高等院校。

  再比如,由理工大學團隊研發的“落火狀態監測相機”更是助力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所攜帶的“祝融號”火星車承受極端溫度,順利著陸火星表面。上述案例毫無疑問是香港在支持國家太空發展,促進航天技術研發方面,以科研力量貢獻國家的重要表現。

  儘管香港擁有較為雄厚的科研實力及院校基礎,但在實際成果轉化的過程未盡如人意,其中一項重要的原因便是在如今社會“泛政治化”的背景下,香港缺少一種腳踏實地的“實幹”精神。然而在投身國家航天事業的過程中,當局應該投放更多資源鼓勵及支持類似於理工大學這樣的大專院校參與,加強兩地之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在走向航天強國的征程中共享智慧,展現香港科研工作者應有的風采與擔當。

  毫無疑問,在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過程中,在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里,恰恰是中國航天人們一代又一代的堅守與奮進,不斷求索創新才讓我們這個民族看到更遠的未來。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永不放棄,不懈追求的夢想,筆者相信探索浩瀚宇宙,中國航天必將未來可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