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弘揚沂蒙精神,加快革命老區振興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1-05-26 10:12:31


 
  走進革命烈士紀念堂,巨大石碑上,鐫刻著62576名烈士英名。觸摸著一個個名字,思緒閃回到硝煙彌漫的年代。

  1938年至1945年,山東根據地斃傷俘日偽軍53萬人。一場場勝利的血戰、硬戰、惡戰,消滅了窮凶極惡的侵略者。24名戰士為救援朱村群眾英勇獻身,40多名戰士在支援淵子崖保衛戰中壯烈犧牲。黨的幹部武善桐為掩護村民撤離,把日寇引到村外後抱敵跳崖。帶有紅軍基因的“老四團”有條團規:不管什麼情況下,只要群眾遭劫遇難有危險,就要立即去解救。

  一切為了人民。除了在戰場上浴血殺敵,中國共產黨還通過精兵簡政、土地改革等措施,減輕群眾負擔,改善群眾生活。既有“滿缸淨院”的親民作風,也有“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嚴明紀律;既有“喊大爺、叫大娘”的親切,也有“挖野菜也要遠離村莊”的規矩。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強調,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對我們今天抓黨的建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作用。

  在沂蒙這片紅色土地上,誕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兒女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指出,在沂蒙這片紅色土地上,誕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兒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親、沂蒙紅嫂的事跡十分感人。

  抗日戰爭時期,紅嫂張淑貞和婆婆王換於一起,創辦戰時托兒所,王換於也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沂蒙母親”。張淑貞告訴女兒於愛梅,那個時候就算自己舍上命,也不能讓烈士斷了根。就這樣,戰時托兒所的42個孩子一個沒少,張淑貞和於愛梅的嬸子卻有4個孩子因營養不良夭折。即使作出如此巨大的犧牲,她們也從不圖回報。

  “黨為人民謀幸福,人民堅決跟黨走。”在奶奶、媽媽的影響下,於愛梅也成長為新時代的“紅嫂”。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沂蒙精神的宣傳弘揚中。軍營、學校、紅嫂紀念館……處處都有她擁軍優屬、宣講沂蒙精神的身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