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病床吃緊 楊志良:方艙醫院勢在必行
http://www.CRNTT.com   2021-05-25 10:43:36


輔大醫院醫護人員忙進忙出預備替民眾篩檢。(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北5月25日電/台灣新冠疫情持續升溫,過去10天高達3592個本土病例,死亡者都是50歲以上到80歲的中高齡。根據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資料顯示,5月14日之後已有17例死亡,其中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HCA)共7例,在醫院死亡的10例,有3例是經死後採檢才確診。對此有專家擔憂,若再不建方艙醫院,中高齡重症死亡率恐怕還會再上升。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建議,如果指揮中心排斥方艙2字,也可改其他名稱,但現在若再不積極建立類似的隔離醫院,台灣恐將面臨更嚴重的醫療崩潰。

  台灣自15日確診數破百以來,10天已累積3592例。確診個案中新增6例死亡,都是60歲以上長者,當中有2人死亡之後才確診。台灣累積至今新冠死亡個案達到29例。這一波本土疫情以中高齡確診居多,且過去3天每日使用呼吸器人數從46人、66人增加到84人,嚴重肺炎個案持續增加中,衝擊醫療量能。

  根據《中時新聞網》報道,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表示,目前台灣共有超過500例的感染源不明個案,顯示社區內“很不乾淨”。若這些個案的接觸者都照現行規定,讓輕症者待在家休養,將來疫情很可能會失控。

  楊志良指出,指揮中心讓輕症者待在家,而不是在醫院內受照顧,這很奇怪。因為國外經驗都是讓所有確診者住在隔離病房,等到完全康復,也就是3次PCR採檢結果都是陰性後才能返家。

  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說,從數據上來看,當前的台灣醫療量能確實不足,但指揮中心仍然堅持設置新冠患者專責醫院,將輕症患者送至集中檢疫所,或是讓患者在家休養,都不是理想的處置方式。

  王任賢表示,採用專責醫院處理新冠患者是指揮中心對台灣醫療量能的“過份自信”,此舉勢必排擠其他非新冠患者的醫療需求。目前已知大多數的新冠患者都是輕症,因此只要設方艙醫院或輕症治療中心與外界隔離,就不會占用到現有的醫療資源。

  王任賢說,指揮中心到現在還拘泥在要維持1人1室,若這樣搞,“就算有10個方艙也不夠用”。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